据媒体报道,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约请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大同煤矿集团、伊泰集团,以及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召开煤炭行业脱困第43次联席会议。会议在听取相关情况汇报以及价格走势的分析以后,重点研究了进一步做好煤炭行业脱困的相关工作。
曾几何时,煤炭行业风光得让煤老板成为最靓丽的一道风景,7000万嫁女、一名山西煤老板的儿子用两个身份证在北京买下109套商品房、一次集体购买20辆悍马车,等等。不仅如此,一些以煤炭生产和经营为主的大型企业,还纷纷进入世界500强,令其他行业的企业望尘莫及。而跟随在煤企后面的经营者,也没有一个不是赚得钵满盆溢。
然而,仅仅短短的几年时间,所有的风光不再,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萎缩和价格的快速下跌,7000万嫁女的老板不仅难做山西首富,而且被调查了,在北京购买的商品房开始抛售了,世界500强的光环暗淡了,更多的煤企开始亏损了,跟随在煤企后面的经营者,也一个个地陷入了困境,有的还负债累累。
也许,正是这样的景象,才更加直观地表露了市场的残酷性、表达了竞争的惨烈性。而残酷和惨烈的背后,则充分反映了煤炭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无序和盲目,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产业发展、思维定式方面的差距。
众所周知,在几年前的新一轮扩张之前,虽然煤炭行业存在过于分散、资源浪费严重、安全问题突出、生产秩序混乱等方面的问题,但在产能方面,还是比较合理的。随着行业整合步伐的加快,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展开一轮大范围的并购和重组,原本以为,可以让煤炭行业的秩序规范起来、发展有序起来、供求关系平衡起来。谁知道,此轮整合反而成为了一次产能快速扩张的催化剂,在很短的时间内,煤炭行业就出现了一次产能大爆发,而且,还诞生了一批诸如7000万嫁女这样的新煤炭业主,形成国有与民营煤炭企业的双爆发。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经济出现下行,煤炭行业的日子也开始一天难于一天,不仅风光不再,而且腥风血雨了,前几年产能快速扩张酿下的苦果,终于在经济下行、需求减少的背景下,让煤炭企业认真地品尝了。
那么,如何改变这样的格局,如何让煤炭企业尽快摆脱困境呢?从近年来采取的措施看,基本采取的是从需求端找出路,特别是协调煤电关系,让电力企业支持煤炭企业脱困,更是试图用行政手段改变目前煤炭行业的困局。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事实上,煤炭行业自酿的苦果,也只有自己去找病根,才有可能使煤炭行业真正走出困境。而这个病根,就是产能严重过剩,亦即目前提出的供给侧问题。
必须注意,在现行条件下,指望需求端给煤炭行业脱困,是不现实的。一方面,经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进入复苏通道,即便进入复苏通道,也不可能再象前些年那样快速发展。因此,对煤炭的需求就不可能象前些年那样多。而目前煤炭行业的产能,是按照前些年经济很热时设计的,是严重过剩的;另一方面,作为煤炭主要使用者的钢铁、水泥、电力等行业,也都出现了产能严重过剩现象,尤其是电力行业,虽然表面上没有看出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在风电、水电、太阳能、天然气、页岩气等的冲击下,很快就会面临钢铁等行业一样的问题。那么,对煤炭的需求也会大大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煤炭行业不把调整的重点放在供给侧,而指望需求改善来缓解产能过剩的矛盾,将非常危险。
我们注意到,国家发改委在联席会议上,也提出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也要求煤炭行业能够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但是,并没有多少实实在在的措施,没有具体的产能压缩和结构调整的目标和要求,这也意味着,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尚没有进入管理层的议事日程,没有成为一项重点,这才是最可怕的。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设想,应当说,这是完全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的。尤其对煤炭、钢铁、水泥、电力等行业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供给侧存在的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已不仅仅表现在某些行业的困境方面,更表现在社会资源配置已出现了严重问题,产能过剩行业已经成为阻碍资源合理配置、资源效率有效提升的最大障碍。如果供给侧的问题不解决好,供求关系就不可能平衡,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矛盾就会越来越激烈,各种经济和金融风险就会爆发。
所以,在如何化解煤炭行业矛盾、解决煤炭行业困局问题上,还是要从供给侧入手,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当作首要矛盾,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