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只在股市上掀起涟漪


    金秋十月,将迎来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主要议程包括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等。显然,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也必将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至于是否会为股市指示新方向,个人认为或将掀起涟漪。

    针对十三五规划,早有券商研究人员发布了研究报告。如民生证券就梳理出了“十三五”规划的十大关键领域,包括经济增长、信息技术、服务业开放、全国统一大市场、收入分配(关键是扶贫)、人口老龄化、生态环保、投融资体制(PPP)、国企改革、军民融合等。可以看出,许多领域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如果十三五规划中包含这些领域,那么就像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概念股遭到爆炒一样,相关上市公司也会遭到市场的炒作。

    其实,自A股市场诞生以来,已历经了多个五年计划。这些五年计划无不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但就股市本身而言,事实上并未引起大的波澜。股市该怎么走还是怎么走,该牛则牛,该熊则熊,也从未因为五年计划的发布与实施,启动了一轮牛市行情或导致股市陷入低迷的,只不过其中会夹杂着市场对相关概念与题材的炒作罢了。

    而从2005年以来A股的几轮行情看,2005年至2007年的特大牛市行情是因为股改红利、GDP高速增长、流动性过剩等诱发的;2009年的行情则既有超跌后的反弹,更有高层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的功劳;而去年7月份至今年6月份的牛市行情,则明显属于“人造牛市”行情,这些与五年计划不沾边,即使是其后的熊市,亦同样如此。

    自诞生以来,“牛”短“熊”长成为中国股票市场最真实的写真。虽说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但其“晴雨表”的功能却在A股市场早已失灵。相反,多年来中国GDP增速一直在全球处于前列,但股市却频频表现出“熊霸全球”的特性,而GDP增速与股市走向频现“背离”。从这个意义上讲,寄望于十三五规划能为股市指明方向,显然也有点勉为其难。

    其实,虽然A股市场近年来经历超常规的发展,但其“新兴+转轨”的标贴无法抹去。而无论“牛”短“熊”长也好,还是大起大落、暴涨暴跌也好,实际上都说明了我们市场的不成熟。像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意识差、市场投机疯狂等,不过是其中的表象而已。

    股市运行有自身的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虽然渴望股市长牛,但也不希望出现人造牛市,6月中旬开始的暴跌,事实上进行了某种注脚。对于年轻的中国资本市场来讲,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不理性走向理性,从投机文化“进化”到投资文化,从对制度建设的完善,到市场监管,再到投资者保护都能做到位,才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不仅能产生巨大的市场效应,能够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更能为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