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南华早报中文网专栏稿,刊于14日
中日关系的困扰与救赎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本文观点不代表署名机构立场)
中日关系很糟糕?钓鱼岛主权冲突,历史魔咒难解,新安保法带来的惊扰...乃至中国影视剧中几乎都被“鬼子剧”占领。主流媒体、智库精英,对于中日关系的评析也大都负面颇多。中日关系,从政治和外交层面言,已经处于战后最糟糕的时期。
中日关系没未来?这建立在一个经常性的逻辑基础上--如果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不深刻反省,中日关系就没有未来。
中日关系真的无解的死结--也未必。今年是战后70周年的特殊年份,中国纪念抗战动用了相当多资源;安倍政府则希望为日本卸去历史的负担,给日本政府和民众创造一个轻装前进的机遇。双方历史和现实的矛盾,在今年显得特别突出。代表安倍新史观的“安倍谈话”和日本自卫队解套的安保法案,激化了中日关系的几乎所有矛盾“爆点”。
但中日关系并未失序。两国政府,在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时,因为“习安会”的如期举行而达成了基本谅解。相比去年北京APEC峰会上习近平对安倍冷冰冰的礼节性会晤,印尼“习安会”折射出中日两国理性务实的外交观。“习安会”的另一效应是,对日冷淡且和中国“联合抗日”的韩国总统朴槿惠,也不得不寻求日韩领导人会晤的机会。
随后的发展是,“安倍谈话”不得不迁就中韩两国关切而变得“四不像”。新安保法案在日国会通过,虽然日本国内闹得汹汹然,但中韩两国政府、媒体和民间,反而显得不那么激烈了。虽然安倍首相未能在9月上旬访华,而且日本对中国纪念抗战胜利阅兵式颇多不满,但也只能是发发牢骚而已。
9月24日,中日韩三国在北京启动三国自贸区第8轮谈判,中日韩两国领导人会晤也被提上日程。因而,中日关系在经历三年多波荡起伏之后,开始慢慢恢复平静。当然,困扰中日关系的历史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变得更加突出。而且,中日两国政府,在规划两国关系时,都不得不充分考虑来自民间的立场。在日本,右翼主义思潮很喧嚣,这是安倍执政的基础,也符合其政治理念。因而,只要安倍执政(还有一个任期),他不会在历史问题上向中国让步,而且会在修宪之路上走得更远。在中国,也有强大的反日思潮存在,这一思潮被一些并不那么严谨的娱乐影视剧误导强化,控制不好也会造成街头打砸抢。
这似乎是个魔咒。中日两国政府,不得不进行符合本国意识形态的爱国教育,但是又担忧被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所掣肘。政治和民意如何达成理性和平衡,无论是中国、日本乃至美欧这样的西方民主国家,其实都很难处理好。
有一点是肯定的,中日两国政府并不希望中日关系一直磕磕绊绊下去。因而,安倍首相为了修复中日关系、实现中日领导人会晤,3年内派出多轮次的外交公关团来华。习近平主席也在万隆会议几年期间和安倍首相进行了会晤。东北亚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以及持续升级的三国争吵和中日海上舰船对峙,不仅无助于东北亚和解,也会给世界留下不好的印象。去年是一战爆发百年纪念,欧洲人将中日冲突和一战前的欧洲大国乱战相比。
中日困扰,乃至东北亚中日韩三国的不和谐,和美国密切相关。当美国期望中日韩三国和谐相处时,中日韩三国关系就会由乱而治。经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初步实践,中日以及中国和东南亚邻国的冲突固然让美国领受到亚洲领导力的快感,但也让美国警觉到中日冲突带给美国的危险。因而,美国主导下的中日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韩三国和解,才能真正体现美国在东北亚的裁判者地位。9月底的“习奥会”后,中美关系得以适当提升,中日韩三国首脑会的条件也已经成熟。
在此现实下,中美关系的政治困扰依然还在,但是中日关系会在争吵中恢复,在矛盾中得以发展。
同为儒教文明的汉字圈国家,中日困扰可以通过政治家的理性引导得以慢慢解决,这最能体现两国领导人的政治判断力和外交智慧。因而,无论习近平还是安倍,他们还有很长的任期交集,因而会采取理性务实的态度去面对对方的关切。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两国民间存在严重的信任赤字,但也对中日关系形成了最具感染力的救赎。
最突出的就是,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现在选择日本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和购物热点地区。韩国首尔和香港,中国游客来得少了,“韩流”的效应褪去,而香港某些居民对内地游客的不友好,让中国游客和购物者在日本感受到了宾至如归的“上帝”感觉。就在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中国游客在日本再现“爆买”。为之,日本媒体也用了和中文同义的新词“爆买い”。人民日报援引网民微博发布的中国游客在东京各大商场抢购的图片,称“新宿已拿下!秋叶原已拿下!涩谷已拿下!池袋已拿下……11区基本已被我方人员控制!”
当然,这是网民娱乐化的调侃,但也折射中国消费者在日本强大的购买力。这种购买力在中国内地引发了“是否爱国”的争论。但争论的口水,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爱国者”到了日本,可能也会加入到购物的大潮中。这种购物潮,也许有非理性的成分,但是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商品的喜爱以及日本商户对中国消费者的尊重,让人看到了中日关系欣欣向荣的另一面。
两国民间交流越广泛,经贸合作越深化,一些宏大叙事的矛盾也会被接地气的民间交流化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