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5年,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同时经济结构进行深度调整的新常态下,将出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成了众多分析师在2014年末的预测焦点。(http://www.sddfzj.com/)
综合各家分析,最大的共识是,中国2015年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是无可避免,而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前景与中国深化经济改革的步伐,息息相关。
他们同时指出,面对通缩压力日增的挑战,北京当局还将在今年增强宽松政策力度以稳定经济。
据中国央行去年12月31日发布的消息,今年的货币政策不仅将进一步宽松,灵活度也将显著提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兼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周小川主持2014年货币政策委员会最后一次季度例会时强调,在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同日,周小川在新年致辞中针对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除重申更注重松紧适度外,还加了一句“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房地产仍面对高库存压力
至于去年对中国宏观经济起了显著拖累作用的房地产市场,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分析,2015年全国市场仍面临高库存压力,消化库存仍是市场主基调,房价仍存下行压力。基于各地去化压力的差异,未来不同城市价格走势将继续呈现分化。一线城市和少数二线城市对政策反应敏感,潜在需求旺盛,房价仍面临一定的上涨压力;多数二线城市将相对平稳;大多数三、四线城市需求透支,库存压力大,未来房价将继续下行。
分别在前日及昨日发布的汇丰中国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中国官方PMI数据都显示,中国制造业活动下跌到去年的最低水平。澳新银行研究部的两位分析师,刘利刚和周浩发表报告称,这反映了中国的制造业领域,尤其是与房地产市场相关的产业,还在挣扎求存之中。
综观之,2015年进入新常态“第二年”的中国经济,仍然存在不少的变数与风险,甚至有分析担心,中国经济增长舒缓下滑的趋势可能中间还会有突变点,导致经济进入“硬着陆”状态。
对于中国官方而言,2015年经济工作重点已在去年12月9日至11日由习近平主持,在北京举行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列明。会议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习近平在发表讲话时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会议也指出,201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于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要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
在元旦前夕,近平发表2015年新年贺词,也强调了中国“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
市场关注金融领域改革
IHS环球透视中国经济分析师杰克逊(Brian Jackson)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的所有工作重点,对提升效率都是极其重要的。此外,中国的两大重要改革领域是金融和国企改革。金融领域的改革肯定成为今年市场关注焦点的同时,也可以几乎肯定的预期,其改革进度将是循序渐进的。最可能落实的,将是扩大存款利率对基准利率的上浮区间,以及放宽一些合资或民营银行在商业银行业的少数领域的准入。
在国企改革方面,他相信,虽然在落实过程中会遭遇一些既得利益者的阻挠,但今年在政策拟定和发布方面肯定将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