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穿着“四风”的外衣送温暖献爱心


不能穿着“四风”的外衣送温暖献爱心

  又到岁末年终时。每年到这个天寒地冻的节令,各级各地都会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扶贫济困、送温暖献爱心等系列活动,也被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称之为冬日里的暖阳。但是,一些地方在送温暖献爱心的过程中,往往会掺杂进某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不仅增加了基层干部群众的负担,也使得活动“变味”、“走样”,有的甚至还为干部群众所不耻,对此必须坚决予以纠正。特别是在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的今天,尤其需要防止披着“隐身衣”的“四风”问题破坏送温暖献爱心的公道和公正。

  送温暖献爱心,是每一个有爱心人士的善举义行,更应是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志愿行为。但是,一些地方却将这一活动刻板教条化、行政命令化,常常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一哄而上”的做法,甚至强制送温暖、强迫献爱心,将送温暖献爱心等级化、货币化,将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转嫁”或“分摊”给一般干部群众,这其实已经演变为了典型的官僚主义和长官意志,看似大家都在开展送温暖献爱心,但却难以保证个个都是心甘情愿,也难以保证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送温暖献爱心,是得搞,但是绝不能搞强迫命令和行政摊派,那样不仅会让爱心打折,还会使温暖送不到群众心坎上。

  一提到送温暖献爱心,势必要到最基层、最需要帮助的群众家中去。但是,我们的一些干部包括领导干部在开展送温暖献爱心、上门慰问的过程中,过分地注重形式、强调声势,不注重实际效果,满足于带着记者和随从、坐着公车绕一圈、跑一趟,出了镜、讲个话便草草了事,而在走访慰问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听到的呼声诉求,却很少去真落实、实做到,导致年年送温暖献爱心,但困难群众年年没有新的发展和变化,更有甚者,搞假慰问、虚走访。这种表面文章、形式主义的做法,不可能将送温暖献爱心工作做好,也不可能真正达到温暖人心、凝聚人心的目的。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必须把握的基本遵循,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将滚烫的爱心送给最需要的群众。但是,有的地方、少数干部在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的过程中,缺乏成本意识,能从简的不从简,能节约的不节约,繁文缛节、铺张浪费,有的还要求层层接待、层层陪同,甚至大搞奢靡之风,不能自觉做到廉洁自律,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恪守廉政准则,不享乐、不奢靡,真正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打造成民心工程、廉洁工程。

  接地气,才能有底气;转作风,才能树新风。送温暖献爱心,直接面对的是基层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坚决反“四风”,切实转作风,并在送温暖献爱心的活动中,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做实做好做出成效,同时要建立健全科学全面合理的考核评价和监督制约长效机制,不让“四风”遗存有任何喘息和反复、反弹的机会,从而真正将温暖和爱心送到群众的心坎上、献到百姓的心窝里,使群众脸上的“温暖表情”永驻人间,将作风建设新常态永久保持住。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