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跟县委书记座谈为啥讲这些?


 总书记跟县委书记座谈为啥讲这些?

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习近平总书记1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交流。另据大公网报道,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与县委书记们谈心,特别之处还有两个:一是没有挂横幅;二是课堂由“习老师”自己主持。

说习近平总书记是县委书记的“老师”,一点都不错。因为习近平总书记曾于上世纪80年代在河北省正定县担任县委书记,而且用了三年时间开创了"正定模式"。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习总书记在谈到了自己担任县委书记的经历时,才让人感觉是“如数家珍”、是“谆谆教导”。

作为“老县委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县级工作和县级干部问题一向是高度重视的。在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期间,他就曾在全国性的县委书记培训班上指出,县委书记担子重、责任大,并对县委书记提出了四点明确要求。2013年在山东考察期间,习近平还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来自河南内乡县衙的“得失联”,以警示县委书记等领导干部认清官民关系;2014年在兰考调研期间,他又号召全党学习已离世50年的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以焦裕禄为镜,深学、细照、笃行。

正所谓“郡县治,天下安”。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与县委书记们集中座谈,既是他担任总书记后的第一次,现场气氛也是相当的和谐、非常的亲切。那么,在座谈中他与县委书记们谈了些什么,又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作出了那些指示呢?

当有同志谈到做县委书记压力很大时,习近平说:越是责任重大的岗位,遇到的压力肯定会越大,这就叫有担当。党看干部主要就是看肩膀,看能不能负重,能不能超负荷。正所谓, "芝麻官"千钧担。县一级工作,从政治、经济、文化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所不及。设若作为县委书记缺乏各方面的知识和超强的工作能力,显然是很难胜任的。

在谈到如何才能做一名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时,习近平总书记重点讲了四个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他特别强调,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显而易见,这“四个有”既是严格的要求,也是殷殷的期待。就是要强调县委书记要“心存敬畏,牢记权力姓公不姓私,不能以权谋私,不能追求享受,要依法依规用权,始终为民奋斗。”

在谈到扶贫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绝不能让贫困地区群众掉队,也不能让平均收入掩盖了不平均。到2020年,如果贫困地区面貌改变不大,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说不出口的。中央将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笔者以为,这既是习总书记给县委书记们下达的任务指标,也是对中央下步措施所作的注解。因为实现伟大的中国复兴梦,就必须让真正走出贫困的阴霾,就必须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成现实。

县域一级在中国的政治构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层级,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既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也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县委书记作为“一把手”,承担的责任无疑是极其重大的。由此看来,中央决定将利用三年时间将全国2800多名县委书记全部轮训一遍,体现的是夯实巩固执政基础的决心,是对基层政治生态进行优化的开始。

(李吉明2015112日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