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益生产方式中,视所有业务过程中消耗了资源而不增值的活动叫做浪费。为了发现并杜绝浪费,精益企业同样信奉“毛巾干了还要挤”的彻底合理化精神。华天谋管理公司认为,浪费主要来自两种情况:
一、生产现场的浪费
所谓生产现场的浪费主要是指生产上的只会提高成本的各种因素,如过多的人员,过多的库存,过多的设备,它们一旦超出需求量,就只能提高生产成本,并且还会因为这种浪费派生出二次浪费。
具体来说,生产现场的浪费包括:
1、在现场等候的时间
即员工只是在一旁监看自动化机器,或必须站在一旁等候下一个处理步骤、工具、供应、零部件等,或是因为存货用完、整批处理延迟、机器设备停工、产能瓶颈等因素造成员工暂时没有工作可做。
2、不必要的运输、走动
进出仓库或在流程之间搬运原材料、零部件或最终成品,或是长距离搬运在制品,都属于缺乏效率的浪费。除此之外,员工的走动也是一种浪费。
3、过度处理或不正确的处理
是指采取不必要的步骤处理零部件,或是因为工具与产品设计良莠不齐,导致不必要的动作及生产瑕疵而造成缺乏效率的处理。除此之外,当提供超出必要的较高品质产品时,也会造成浪费。
4、瑕疵
生产出瑕疵品或者必须返工的东西。修理或者重做、报废、更换生产、检验等,意味着精力、时间与物力的浪费。
5、未被使用的员工创造力
是指由于未使员工参与、投入或未能倾听员工意见而造成未能善用员工的时间、构想、技能,使员工失去改善和学习的机会。
二、生产过剩的浪费
所谓生产过剩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
1、生产出尚未有定单的产品,造成雇佣过多的人员和大量产品的积压,从而导致储存与输送成本的浪费。在精益企业,超产被认为是最严重的浪费形式之一。企业精心安排工作日程,每天的工作量相差无几,并且恰好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结果使企业运行繁忙平稳而有节奏。精益企业负责销售的人员有这样一种看法,需求量对销路而言,一切都取决于市场的动向,对生产现场来说,需求量是被赋予的量,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因此,要杜绝过量的生产浪费,降低成本,就必须使生产量能和需求量保持一致。
2、过多原料、在制品或最终成品,导致较长的前置期和较多的陈旧过时品、毁损品。有时,这种生产过剩的浪费产生另一种新的浪费或二次浪费后,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生产的浪费来源
评论
2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