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反垄断调查带来什么?


       高价豪车遭遇中国政府部门反垄断调查,公开豪车价格构成,打击行政垄断,正是契机。

 

充分竞争市场,不可能有恶劣的行政垄断,只有品牌高溢价。

 

中国豪车价格之所以高,首先高在税费。豪车价格是到岸价、税费与商业利润的加总。媒体披露,一辆宝马650iGranCoupe,美国售价9.1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6.22万元,在中国市场的售价高达200.5万元,是美国售价的3.5倍。

 

价格构成中税费占了一大块。在我的汽车之家宝马X5论坛上有详尽计算。全部进口税款为关税+消费税+增值税,轿车进口关税为25%(按照WTO协议,2015年后取消);按照排量不同,收取不同的消费税,以体现节能原则,排气量在1.0升以下(含1.0升)的征收1%,排气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的25%,排气量在4.0升以上的 40%,中间还有3%、5%、9%、12%等不同等级;增值税统一为17%。

 

X5美规车举例计算,在美国基本车型+个性化定制后,美国4S价格(美国宝马网站可以选配)6万美金(高配置),从美国4S店提车---港口---装船---中国港口(天津、宁波或大连),加上运费+保险3000美元,到岸价格为6.3万美元。

 

以此计算,宝马X5关税为6.36万美元 X 0.25=1.575万美元,宝马X5进口消费税:(6.3万美元+1.575万美元)×0.12/(1-0.12)=1.07万美元,宝马X5进口增值税:(6.3万美元+1.575万美元+1.07万美元)X 0.17=1.52万美元,进口总税收1.575 + 1.07 + 1.52=4.165,汽车出关价格:6.3 + 4.165=10.465万美元,此时,中国报关价比美国价格高65%,不算离谱。

 

其他为灰色成本空间与利润空间。有业内人士计算,进口需要全额付款,国内4S店需要人力和资金成本,各种批文的灰色成本居高不下,也就是说,中间存在不可知的巨大黑洞。在豪车销量井喷时期,豪华品牌车具有巨大溢价,目前的豪华车竞争在国外几个品牌之间展开,国内品牌车几乎没有插嘴的份,因此中国总代理利润丰厚。但雁过拨毛,每辆宝马650iGranCoupe总代理获利144万,是不可能的事。

 

汽车行业很难有长期垄断者,巨大的溢价总会吸引大量竞争者到来,使行业回归平均利润。《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汽车企业想控制价格已经非常困难,常有4S店倒闭事件,横向垄断已经不存在。汽车行业资深专家钟师表示,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大部分厂商现在所预留的利润率已经非常低。

 

要打破横向垄断,所要做的就是鼓励竞争,如果国内汽车企业实力不济,就鼓励国际企业在中国竞争,价格自然回归。

 

让人称奇的是,汽车维修行业也有纵向的准行政垄断。今年4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联合发布的首份国内18种常见车型的“整车配件零整比”系数,除了最高达1273%的奔驰CW204,以及宝马、奥迪等其他豪车品主力车型外,丰田的多款国产车型的“零整比”也都高居榜单前几名,售后暴利指数甚至远超豪车品牌。一辆豪车零件价格加总远超过整车价格,甚至超过十几倍。

 

纵容汽车销售、维修行业纵向垄断的是中国政府部门自行制订的规章,2005年商务部、发改委、工商总局发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规定,汽车供应商应当制定汽车品牌销售和服务网络规划,国内汽车经销需取得整车厂授权,并向商务部和工商部门备案。该办法在规范市场的同时,强化了整车厂在整车销售和零部件供应商的主导权,经销商处于被动弱势地位。既然销售与维修惟我独尊,汽车整车厂商乐得享受暴利,苦于维修高价的消费者欲诉无门。

 

这一规章本意在规范市场,实际上纵容了垄断,执行至今,只有审批者与汽车厂商获利。幸亏,政策调整已经开始,工商总局发布公告,自2014 10 日起,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并自20 日起,不再接收汽车供应商报送的备案材料。汽车销售的垄断废除了,汽车维修的垄断依旧。豪车厂商最心虚、最动真章的就在这方面,他们太了解在销售维修领域的垄断暴利。

 

最后,要强调的是,炫富的暴发户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理念,对高价豪车推波助澜,不成熟的消费理念难辞其咎。

 

汽车业高税费、品牌初始溢价、纵向垄断与炫富消费者,共同造就了虚旺的豪车市场,通过改良制度、充分竞争,才能真正消除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