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上我要吐槽,吐槽改革、民主与自由的事情。是的,是的,我听说了,新华字典上删除了“自由”的词条——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我还是要说这个字眼。这事,就从国企改革说起吧
尽管每天篡写评论宏观经济,有些问题,我承认一直很懵懂,看不透,譬如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的,我能猜到地方国企改革压力更多来自地方债,而央企改革动力何在?因为细节没出来,对此只能雾里看花。帝王心术深似海,不好猜。但这个,貌似必须猜,太重要了,为什么呢?因为它牵扯到财税根源的问题。
同志们,尽管民营经济效率高,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主心骨,但国企,才是国家财税的根基。这一点,翻翻每年财政部的报告,一目了然。而国企之所以是国家财税根基,说穿了也很简单。这类似是汉代盐铁专营,抬高行业准入门槛,能混进去经营,并且大发垄断财的,只有国企。但国企赚得这些暴利,大部分都财政税收部门一转手收走了。除非财政补贴无以支撑的竞争性行业企业,否则从地方到中央,谁都不愿意随便搞改革,图啥啊?
张华侨曾做了一个研究,看看各地方国资委手里都是些什么资产?结果发现,都是巴菲特这样的价值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东西:行业特许经营权、现金流充沛,商业模式简单——其实就是没人抢食随便收费;傻瓜都能经营等等。是的,巴菲特们固然很高兴有这样的公司,本小利大永续经营,爽死了,但对于国家经济而言,这些都是吸血鬼,是趴在竞争性行业企业背上的寄生虫,特许经营许可的行业一旦多了,整体效率随之低下,整个经济破产指日可待。白蚁在水坝上筑巢,持续有年,大概就是这结果。
老大不傻。话说都到现在这个份上了,前任已经完全透支了未来的潜力空间,后面要想不崩盘,只能朝改革要效益。所谓制度红利是也。这个时候,私心揣测,所谓国企混合制改革,大概就是搞私有制,但这事,好比做爱,只能做,不能公开说的。真做,也得挂个门帘子档一下。从十八大决议公告看,习李两人后台幕僚班子都有高人,看出危机即将来临,改革迫在眉睫,如果不推行私有化举措,祸无日矣。关于这个,过世的杨小凯对此说法最精彩,他说,“如果有人问我:假如中国今天有一个拿破仑式的人物,他愿意听听你的谋略,你愿意向他讲什幺呢?那我会告诉他:中国当务之急是要把国营企业拆成股份,把股份给特权分子,将其特权“私有化”,并让他们退休经商或吃股息,则他们就会由改革的阻力变成动力,像明治维新一样,解决了这个问题,改革就上了正道了。其它细节,这些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会妥善替你解决的。”。
所谓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十有八九,大致就是走这个路子。但不一定完全按上述路子来。这招,在政治上最危险,很容易激起极端主义势力,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知道你们一直私分公产了,但以前好歹还白蚁搬家的方式,现在干脆直接分蛋糕!我擦,掀桌子,大家都吃不成!所以靠谱的路数,一定是先反腐搞掉既得利益集团,然后在市场上插标售卖,估计最终一部分会落到新贵手里,但大头或许是资产变资本,成为养老金或社保基金。政府通过基金管理公司间接控制。
下面问题来了,一旦经济自由化私有化了,政府财税何来?法治与财税密不可分,因为说到底,就是一个公共服务供给与付费的关系。这个道理,估计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过来的同志或有感受。土地联产承包之后,乡镇政府发现征税收费,尽管比以前集体公社时期总量少很多,但难度和成本却大多了。农民学会和干部讨价还价:我给你钱了,你给我什么了?如果你不给我做什么,对不起,这钱,凭什么我要缴纳?你若强征,我拿大棒子撵!我北大读研的一个室友曾在基层法院工作过,他告诉我,1999年坐乡政府的车子下乡办事,不管到哪个村,都有小屁孩拿石头砸车子,后面跟着一帮老爷们在后面不停唆使:砸砸砸……
这很有意思,公社时代,农民等于农奴,被集体压榨得只剩裤衩,大家居然服服帖帖,从来不闹事。到联产承包之后,私权彰显,政府征税要钱难度反而加大。是的,财政民主与宪政,最后就是这么来的。
经济不能自由化,就迟早会有硬着陆引发的大危机,危机会让老大集体下岗摆地摊;如果经济要自由化,那么一定要私有化改革,无论土地还是国企,都要私有化。这个过程也许曲折,但一定要搞,不搞,没活路。等有了活路之后,就会发现有财产的人,一定要求法治宪政以维护他们的利益。如果老大不答应他们,财政就没钱,政府就关门。你若拿枪硬顶着,上门拔鹅毛。
那个,谁谁谁,拿一本《旧制度与大革命》过来翻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