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竖一
家喻户晓,在形态各异的漂亮借口掩饰下,在不尽相同的现实压力促使下,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有30余个城市放松或者取消了限购房政令。那么作为中国房地产市场重要风向标的北京,其究竟会如何做呢?
2014年7月28日之《新京报》给出的精确答案是, “北京不会轻易出台新的房地产政策。”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北京不会轻易放松限购等措施,否则会削弱结构调整的动力,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
显而易见,在房地产调控的问题上,北京至今跟中央完全保持着一致,而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李克强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所作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之重要指示。另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之态,其实也是对民众高度负责之态,还是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长远发展的高度负责之态。
事实上,数年的房地产调控实践充分地证明,限购房政令是行之有效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法宝。但是,房地产开发商、商用专家和炒房客等既得利益者恨死了限购房政令;而且,不少城市的土地财政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是,实行限购房政令的46个城市中的大多数,都硬抓“对房地产市场要因城因地分类调控”和“千方百计地消化库存”之类的某些软肋,而冒天下之大不韪地“砍杀”限购房政令。
直言不讳地说,究其本质,这些城市及其决策者,在客观上都是无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的诸如“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之重要指令。
何况, 2014年7月24日,新华网发布的有关新闻表明,因商品房库存过高而一度被冠以“鬼城”之称的江苏常州本月中旬以党报头条向市民呼吁“目前已到购房好时机”,然而,近十天过去,购房者的观望情绪并未明显改观。虽然常州一些商品房每平米价格已直降1000元至2000元,降价幅度为当地历史之最,很多购房者依然倾向于持币观望。常州本地人曹骏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更愿意进一步观察价格下降的空间再决定是否出手买房。
换言之,放松或者取消限购房政令,未必能如官方所愿。但其客观上是以伤害执政党形象、损害中央权威、重创亿万民心为代价的。
事实正像笔者此前在《地方“救“楼市是搬起石头砸民众的心》一文中所指,目前中国各地的房价还是高得太离谱,根本让无数普通干部群众无法或者难以承受。对此,部分决策者也心知肚明。但是,一定层面的官方,已经全然置之不理了。其现在一心主要想的是:如何才能尽快地增加土地财政收入,如何才能迅速地通过大量卖地而偿还地方债务及其利息,如何才能尽早地让房地产市场恢复昔日的火爆场面……
但实际上,放松或者取消限购房政令之后的现实情况,已经非常雄辩地表明,民众已经不是像从前那样好忽悠而盲目地入市了,即地方政府的愿望基本上还是落空了。
也就是说,某些地方决策者及其主导下的政府,因为放松或者取消房地产限购房政令而挨骂、吃力,然却没有多少好处可言。
还有,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降低,并非意味着其就不能正常运转,或者瘫痪。这点,北京做出了榜样和证明。譬如,记者了解到,2014年上半年,北京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同比进一步出现下降。与此同时,北京财政收入对于房地产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降低。
总而言之,笔者罗竖一认为,中国各地的房地产调控该效法北京的。至于那些已经放松或者取消限购房政令的城市,当尽快让“限购房政令”复生。否则,既会是搬起石头砸民众的心,又会是损害执政党和政府的信誉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