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聘任制别徒有虚名
刘纯银
“年薪30万元去当聘任制公务员!”五一小长假过后,浙江义乌5名聘任制公务员即将上岗的消息,引发社会热议。记者采访获悉,江苏对聘用制公务员试点调研工作已经充分展开,今年下半年有望拿出少数“聘用制”职位,正式展开试点。(5月5日《中国江苏网》)
据了解,自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05修订成《公务员法》)恢复了级别设置以来,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15级,领导职务从国家级正职到乡科级副职共10级,非领导职务从巡视员到办事员共8级。其中对领导干部的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都有明确规定。然而,目前在公务员有关法规中对“进”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对“出”却重视不够。因此,公务员待遇终身制在一些地方就成为“潜规则”。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有的公务员即使没有任何领导职务,但仍然公开“享受副局级待遇”。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我国不少地方都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机关单位的公务员,在待遇方面“能上不能下”的情况仍然相当普遍。公务员能享受这种“待遇终身制”是不少年轻人热衷于考公务员的重要原因。同时,公务员终身制不仅是一种令民众与官员疏离的特殊待遇,还制造了新的社会不公。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打破公务员的终身制,实行淘汰制、聘用制,让公务员队伍始终保持“竞争”这个活力源泉。正如有评论所说:打破公务员终身制,有利于变“死水”为“活水”,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激发出公务员的活力。
然而,从一些试点地方看,公务员聘任制徒有虚名,更没有达到理想效果。这不,近期新华网就报道:深圳公务员聘任制改革被认为是打破了“铁饭碗”。但实际情况却是:实行3年多来,3200多名公务员竟无一人解聘,并全部进入续聘期。
当然,公务员聘任制改革不是以解聘为目的,仅以几年来被解聘数量来评判聘任制改革的价值以及成功与否也不合理。但面对三年“零淘汰”“零解聘”的现实,或多或少地让人联想到公务员聘任制是否徒有虚名,还是换汤不换药。正如网友所说:如果某家私企一次性招聘3200名工作人员,几年下来无人被淘汰,这也有点不正常吧!
笔者认为:在当前公务员普遍存在“能上难下,缺少危机感”的现实情况下,实行公务员聘任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是通过优胜劣汰,能让一些思想观念陈旧、能力差、文化水平不高的公务员落聘,从而优化公务员队伍,解决公务员队伍臃肿等问题。二是打破其单一的用人方式,让公务员岗位真正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官能民,体现了用人制度的公平合理和社会制度的公平公正。三是让在位的公务员产生危机意识,以增强其工作的活力,不断进取,更好地为百姓办好事实事。如果公务员长期不思进取,缺乏活力,业绩平平,将面临落聘。虽然目前此次浙江义乌还只是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的公务员岗位进行聘任制工作,但这不失为公务员任用制度上的一次有益尝试。我们期待,今后这种公务员聘任制的全新形式能产生“鲶鱼效应”,并逐步在各地推广,或者采取类似的办法来畅通公务员的出口,让当上公务员就端上“铁饭碗”的情形尽早结束。同时,也应注重强化监督,不要让聘任制被某些人演变成裙带制和关系制,让公务员聘任制能够名副其实地实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新闻链接: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4/05/05/0208996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