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好吧,专注于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分析人士,都承认吧,每天关于地产方面的消息都是丧气的:
北京楼市出现“零首付”
中证报记者昨日获悉,此前推出区域最低价的北京亦庄珠江四季悦城又推出‚全盘无首付‛促销政策,通过该计划,购房者可以获取由搜房网提供的金融支持。零首付促销并非新鲜手段,但北京的房企推出这类活动尚属首例,凸显了房企在宏观经济、信贷紧缩等多个不利因素影响下的库存和资金链压力。一些业内人士还提到,离年中业绩考核只剩一个多月的时间,上市房企为加快去化、提高销量而被迫促销的表现更甚。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房企加入,促销的力度也会增加。‛
旁白:北京啊,亦庄当然是南五环以外了,那么‚零首付‛现象,会不会逐步从南五环外向北二环蔓延呢?天晓得。反正现在地产商完全死心了:
5月份只有万科买了地
在楼市明显下行的关口,去年以来到今年初十分火爆的土地市场逐渐冷却,至5月份则完全进入了冰冻期。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8日,四个一线城市合计土地出让金仅为150亿元,这一出让情况创造了最近数月的最低。根据中原地产统计,销售20强的标杆房企,最近几月拿地数量逐月递减,去年5月拿地高达455.8亿元,而在今年5月前半月来,20强房企,除万达12亿元拿下东莞虎门镇博涌社区一地块外,其他19家房企截至15日,在土地市场均无动作。从今年前4月土地市场情况看,标杆房企明显出现愈加谨慎的态度,连续四月减少拿地额度,其中一月达到600.99亿元,随后连续多月下调,2月拿地额为325.62亿元,3月萎缩到254.54亿元,4月更是下调到142.23亿元。5月预计将低于100亿元。
旁白:卖早点的包子铺,现在都不买面粉了,这是什么节奏?这是都要关门大吉的前奏啊!大家准备收摊抱孩子去,后面中国经济怎么办?话说央行前几天不是出来说话了嘛,要银行业给个贷放宽,怎么这个动静?看看下面:
目前银行依然按兵不动
虽然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也没有形成任何文件,但在央行‚喊话‛要求银行支持房贷个贷业务后,目前已经陆续有多家银行作出反应。兴业银行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该行北京分行在周五就向各营业网点发送内部邮件,将原本上浮10%的首套房房贷利率,降为仅上浮5%。此外,工行表示,进一步提高个人住房贷款的审查审批效率,加快个人住房贷款审批;中行也表示,在今年新投放的个人住房贷款中,近九成的资金用于支持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一家国有大行的房贷业务人员还透露,‚我们银行过段时间首套房贷利率可能会下降,但是目前还不能肯定‛。当然,由于距离央行‚喊话‛的时间比较短,更多的银行目前仍然维持原有的房贷政策。央行的座谈算是一种窗口指导,并没有要求各家银行一定要下调利率或者一定如何调整,目前我们银行的房贷政策还是没有变化‛,一位股份制银行的内部人士称。记者在随机走访的一些楼盘获得的回答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房贷利率)没有变化‛是记者得到的一致答复。
旁白:简单一句话,就是银行赚不到钱,那么自然没道理降价,如果要搞优惠大酬宾,也一定是四大国有银行的事情,和小银行没关系:
房贷主力是四大国有银行
‚对于国有大行来说,一方面他们本来就承担了政策上的‘任务’,另一方面,他们的资金成本对于中小银行来讲低得多,所以也有能力去大规模的做房贷业务‛。昔日商业银行相互争抢的房贷业务早已经盛世不在,一位股份制银行有关人士在谈到房贷业务萎缩时坦言,房贷业务如果像从前一样优惠10%-15%,几乎没有什么利润可言。‚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银行,资金成本比大行能高出很多,所以只能把有限的额度投入到像无抵押贷款和企业贷款这种利润比较高的业务上才可能赚钱。‛《证券日报》记者翻阅四大行的年报和工行、中行最新公布的相关数据发现,四大行去年个人住房贷款合计已经超过6万亿元,中小银行则仍停留在千亿元、百亿元量级上。
旁白:个贷软了,地产销售下滑,地产商立即不买地了,地方财政就完蛋了,话说土地财政已经构成地方政府的毒瘾了,这事,现在看,没法弄: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综合征”
同策咨询发布的《45个楼市限购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分析报告》显示,依赖度超过80%的城市有13个,其中杭州高达156%,佛山、南京、长沙超过100%。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土地财政依赖度在50-60%之间。所谓土地财政依赖度,计算公式是‚城市土地出让金/城市一般性财政收入×100%‛。土地财政是决定地方政府财力的关键砝码,其主要用途是还债或进行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据《羊城晚报》报道,土地财政的依赖度超过50%的共计31城市,在限购城市中占比超六成,这表明大多数省会城市、部分三四线城市对于土地财政依赖度仍然比较高。尤其是宏观经济基本面不太好的城市对于土地财政依赖度表现更为突出,比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同策咨询报告称,得益于宏观经济综合实力的优势,北上广深2013年对土地财政依赖度总体低于61%,深圳只有27%。但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土地财政依赖度仍然在50-60%之间。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即使一线城市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目前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仍然较大。13个依赖度较高(超过80%)的城市依次是,杭州、佛山、南京、长沙、三亚、合肥、福州、昆明、济南、徐州、宁波、温州、成都。其中杭州、佛山、南京、长沙4个城市超过100%。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表示,当前,土地市场进入低迷期,部分城市甚至出现土地流拍,这将直接影响到地方的偿债水平,甚至可能引发阶段性土地财政危机,这又进一步影响到地方政府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偿债能力。审计署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全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增至17.9万亿元,其中2014年部分地方面临偿债高峰的来临。
旁白: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可以想见监管部门对于理财产品监管投鼠忌器的心情了,看看下面报告就知道:
9号文为何迟迟落地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5月19日讯,在网络流传半年之久的‚9号文‛日前终于以五部委联合发布‚127文‛的形式落地,不过力度有所减轻。一位接近银监会的权威人士周一(19日)对大智慧通讯社透露,此前‚9号文‛引而未发,主要因其部分条款过于严厉,有可能引发地方债务风险。去年年底9号文已经拟好,包括网上都有披露,但是为什么没有出来,就是因为太严了,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冲击会很大,政府对这份文件有异议。‛该人士称。该人士并称,四万亿计划下,很多地方政府的项目期限至少五年,涉及的资金并非全部直接贷款,很大一部分来自理财产品等同业业务的融资,包括银监会去年提出非标资产概念,若按照‚9号文‛的要求清理,政府项目的后续资金跟不上,引发系统性风险。
旁白:这是连环雷,踩一脚会一连串的爆炸,大家都被房地产捆绑在一起了。银行业其实心里最最踏实,为何?因为房贷风险全部推给消费者了——也就是中国城镇中产家庭;融资的风险,推给投资者了——也就是理财产品的买家,地方融资债平台的风险最大,但这块风险,中央下令地方可以自行发债,不愁地方政府不还。如果真不还,这其实是中央财政隐形担保的债务,最后即使变成烂帐,还是由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出面整合就是。至于经济崩盘引发的上下游企业坏账,反正银行拨备和之前利润和资本金足够,熬过低谷,后面就是春天。美联储主席耶伦貌似也是这般看待中国金融风险:
美联储主席:中国金融风险可控
美联储主席耶伦对中国金融系统崩盘的可能性并不十分担心。但她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风险。耶伦承认中国金融体系面临压力,包括银行信贷大规模扩张、通过信托公司进行的‚影子融资‛、公司债券发行以及银行的表外信贷业务。迅速膨胀的信贷规模已经引起了人们对中国金融体系资产质量的担忧。她说,未来不良贷款的增加可能导致中国银行业资本短缺,并可能给政府带来巨额费用。不过,时任美联储副主席的耶伦表示,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资源可以弥补潜在的资金缺口,中国当局似乎承认过度的信贷增长会给中国经济带来风险,同时也发出了实施干预以遏制信贷增长的信号。
尽管中国有将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如果利用外汇储备来遏制金融危机,则可能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问题。比如,如果美国或欧洲债务遭大规模抛售,则可能给市场带来重大影响。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中国的金融问题已经很糟,中国应该采取更果断的措施来限制借贷,即便这样做意味着经济增长会放缓。耶伦在其书面证词中说,尽管外界相信中国当局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仍存在相当大的风险,美联储应该对形势予以密切关注。她表示,中国的金融体系较为封闭,和其他很多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金融联系较少,但如果中国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则可能导致其他国家经济增长也出现放缓。
每日综述:外储4万亿美元,准备金率高达20%,贷存比标准高达75%,资金充足率高达8%,而且不是金融衍生品,都是现金或国债之类的准现金配臵,整个宏观形势,是经济增速低于7%就大呼小叫‚狼来了‛,这种情势下,说金融危机是搞笑的。地产崩盘后对于中国经济的冲击当然剧烈而且深远,但现在看,更可能引发一场变革,而非革命,尤其是财政制度上的。地方财政几乎山穷水尽,再不想办法,这后面日子几乎没法过了。因此中央相关政策安排就非常明了:搞地方债发行,同时做好银行业的扛风险工作和加大基建投资,防止地产崩盘引发的火烧连营。风险,是黑天鹅,也就是大多数人完全没有预料的灾难。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地产崩盘严正以待,所以经济也许要下滑,但可能引发的金融危机即使出现,也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
中国金融风险至今为止可控
评论
编辑推荐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