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们需要了解他人的核心价值观么?当然。认识他人的价值观对于处理好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我们同外国人交往时,谨慎、拘束,生怕无意中冒犯对方。礼貌归礼貌了,两者的距离却很难拉近。我们中国人同陌生人谈话,先是询问对方的年龄,住在哪里,继而问有没有爱人,做什么工作,甚至会问工资多少等。这是我们中国人表示关心的形式。中国人嘛,讲仁爱;既然仁爱,就要关注他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如果用同样的方式与西方人交往,会立即引起对方反感。七十年代我曾和一个新西兰外教一起工作。她向我抱怨:我们西方人不问年龄,尤其女士的年龄。我连我母亲的年龄也不知道。可我来中国才一个礼拜,就有50多个人问我“How old are you?”她那愤怒、绝望和无奈的神情至今停留在我的脑海中。现在老外了解中国人的习惯了,似乎也不在乎在电视节目中公开自己的年龄。其实在他们的内心里,有一百个不舒服、一千个不乐意。西方人将个人的权利视为神圣。年龄、工资、私生活等属个人隐私的领域,不容他人觊觎,出于善意的好奇也不行。人和人之间的许多不和谐,表面上是由生活态度或者处世方式不一样引起,其实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价值观不一致和处理不当所致。

 

既然每个人的价值体系是不一样的,我们怎样才能和谐相处呢?前提是尊重。我们前面说过 ,“价值”,就是我们认为可贵的东西,或者说重要的东西。我们还说过,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人的底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坚守的东西。既然这么重要,我们怎能视而不见,待之轻慢呢?

 

让我们来看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我们见到不少家庭因为丈夫工作忙,早出晚归,给予妻子和孩子的时间很少。于是夫妻互相埋怨,拌嘴不断。对于丈夫来说,事业心、单位的认可、为家庭挣钱是他的追求;对于妻子来说,家庭、子女、美貌、购物是生活的中心,两者均属于正常。解决这个矛盾的钥匙是体谅和包容。工作狂的丈夫,如果偶尔抽时间陪妻子购物,为她买衣饰出主意,送她时尚的化妆品,赞美她的容貌,多说“我爱你”,紧张关系一定缓和。这不是处世的艺术,或做人的圆通,是尊重他人价值观之必须。

 

价值观原则在工作关系中也许更加重要。处理得当,不必讨好卖乖、曲意逢迎,便可以获得老板的赞赏,同事的认可,下属的臣服。老板讲效率,你不能拖拉;老板直率,你不宜拐弯抹角;在追求完美的老板手下干活,工作一定要严谨,万不可粗枝大叶;如果老板有担当,你可不能遇事推诿、敷衍了事,更不能报喜不报忧;看重朋友情义的人,你不能辜负他的信任和友谊;嫉恶如仇的人,你不能阳奉阴违、违法乱纪。了解他人的核心价值观,互相适应各自的行为方式,和谐是必然的结果。

 

核心价值观对于团队建设最具实际意义。团队包括领导团队、管理团队、工作团队、项目团队等。所谓团队,是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合作、配合是团队的特征,成员间的和谐、默契是团队的力量所在。除了能力、长处、个性之外,团队成员还要了解各自的核心价值观,避免无意之中的伤害。家庭观念重的人,不要让他频繁出差;对自尊心强的员工,不要对他指手画脚,更不能在大庭广众下批评他。强调个人尊严的人最反感老板高高在上、颐指气使;渴求信任的员工不能受误解,不能忍受背后的非议。帮助团队成员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团队建设的最高境界。有上进心的人,为他提供学习、培训、轮岗的机会;追求成功的人,给他压重担、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在这种环境里,团队得到的一定是心情舒畅、团结、效率、成功。

 

核心价值观的外部表现是相关的行为。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就是理解、包容他人的处世和行为方式。让我们来看一个讲义气的人的典型行为:路见不平即拔刀相助,朋友有难会两肋插刀;替朋友做事不讲条件;朋友如果用钱财报答,几近侮辱;而朋友为自己做了事,必思报答,不占便宜。在朋友和家庭之间,宁负妻子也不负朋友;朋友出了问题,焦急万分,视为自己的问题,有求必应,朋友犯了错,可能替他隐瞒,甚至做伪证……。分析了他的行为方式,如何与他相处,哪些赞赏,哪些包容,哪些保持距离,心中就有数了。

 

以上说到的处理方式属于常识,而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做得并不自觉。第一个原因是我们对他人的核心价值观不敏感,任由我们的情绪主导一时一事,不能清醒地、持续地、主动地驾驭人际关系。第二是我们选择性地认同价值观,与人相处就有亲有疏。我们赞美有事业心的人,过小富即安的日子可能被误解为庸碌无为之辈;我们称颂默默耕耘的无名英雄,追求个人成功可能背上自私自利的恶名。其实,我们的不满意的不是价值本身,而是背后缺失的部分。贪图享受而不劳动才成为寄生虫,而讲究生活品味可能成为美食家。

 

建立健康的、和谐的、建设性的、高效合作的人际关系是个复杂的大题目,核心价值观是要素之一,万万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