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歌


 襄阳歌

 宋·刘过

 

十年着脚走四方,    胡不归来兮襄阳(1)?

襄阳真是用武国,    上下吴蜀天中央(2)。

铜鞮坊里弓作市,    八邑田熟麦当粮(3)。

一条路入秦陇去,    落日仿佛见太行(4)。

土风沉浑士奇杰,    呜呜酒后歌声发(5)。

歌曰人定兮胜天,    半壁久无胡日月(6)。

买剑倾家资,        市马托生死(7)。

科举非不好,        行都兮万里(8)。

人言边人尽粗材,    卧龙高卧不肯来(9)。

杜甫诗成米芾写,    二三子亦英雄哉(10)!

 

 

 

【作者简介】

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南宋襄阳府襄阳县人,一说吉州太和人。他以热情洋溢的爱国情怀和纵横跌宕的豪放词风,成为辛(弃疾)派爱国词人中的一员干将。他少有志节,博学经史百家之书,好谈古今治乱胜衰之变,喜欢议论军事,人称为“天下奇男子”。他渴望投身疆场,抱着“不斩楼兰心不平”、“算整顿乾坤终有时”的壮志和兴心,曾向宰相上书,陈述中原可以一战而取的恢复方略。他也曾在两宫失和,临安城谣言四起之际,从国家利益出发,以大无畏的勇敢精神伏阙上书,请光宗侍病太上皇。他与辛弃疾、陆游、陈亮、岳珂等人交谊甚厚,志同道合。作为一介平民,他却始终视国家兴亡为己任,高唱统一祖国的战歌,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他经常往来奔走于当时抗金重镇襄阳、武昌之间,为抗战事业而呼号呐喊。

 

【说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驰骋疆场恢复中原的渴望。在四次科举失败之后,他决计不再走科举之路了。他要“市马”、“买剑”倾家资,要在襄阳干一番惊天动地大事业。之所以看重襄阳,是因为此地上通巴蜀,下连吴会,一路入秦陇、落日见太行,地理形势险要;是因为此地物产丰富。八邑之地,米麦饶足;是因为此地地灵人杰、土风沉浑。诗中还借襄阳人酒后之歌,批评了朝政。“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事在人谋,如果朝廷采纳奇杰之士的谋略,北方那半壁江山就不再是胡人的天地了。这首诗是作者前期的代表作,后期创作的《西吴曲·说襄阳旧事重省》词,可与此诗同读。

 

【注释】

1)胡:为甚麽,何不。

2)用武国:兵家必争之地。

3)铜鞮坊:又称铜鞮巷,在襄阳昭明台东。 弓作市:买卖弓箭的市场。 八邑:《宋史·地理志》载,襄阳府辖七州一军(襄、邓、随、金、房、均、郢州,光化军),故称八邑。

4)秦陇:今陕西、甘肃一带地方。  太行:太行山。

5)土风:地方风俗。  沉浑:浑厚沉雄。  乌乌:歌呼之声。《汉书·杨恽传》载,“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颜师古注曰:“李斯上书‘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呼乌乌快耳者,真秦声也’,是关中旧有此曲也。”

6)“歌曰”二句:意谓如果朝廷采纳奇杰之士的谋略,北方河山早已收复,天空的日月哪有胡人(金)的一半呀!

7)托生死:把生死托付给战马了。

8)行都:宋的京都本来在开封,靖康乱后北宋灭亡,南宋在临安建都,称行都。

9)边人:襄阳是南宋西北边境重镇,襄阳人被称为边人。  卧龙:指诸葛亮。

10)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米芾:宋代大书法家。  二三子:诸位,几个人。

 

                                                    魏平柱 注;潘世东转载于魏平柱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