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劳动创造的财务数字之外的价值(5月1日)


解读劳动创造的财务数字之外的价值(5月1日

 

关键词:劳动节  价值  财务数据  贾春宝

 

随着反腐倡廉之风逐渐成为主旋律,公益广告中关于餐桌上的浪费数字触目惊心,关于“光盘行动”的倡导家喻户晓,并得到广泛的认同。权威媒体应景地推出系列片《舌尖上的中国》,取得良好的市场效果。

《舌尖上的中国》所呈现出来的,不仅是美味之中的文化与传统,而且有从在水土之中耕耘收获的艰辛,美食之中所承载的感官与味觉艺术,各地美食中所蕴含的乡土亲情。

让我们发自内心被折服的,并不单纯是口腹之欲,而更多的是来自亲情的牵挂,对淳朴风情与传统的推崇。只要在长大之中成熟,在挫折中变得理性沉稳,我们想飞的翅膀迟早会被乡土、家族、亲情拽下来,然后我们落地生根发芽。

 

劳动,有人称为工作,是养家糊口的手段;有人称为干活儿,只要还活着就必然停不下来的意思;有人由于“眼里有活儿”,而得到融洽的人际关系;有人把眼里没活儿,作为没眼色,不讨人喜欢的标志;有人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有本事的人可以不用劳动,养尊处优地过一生。

劳动让有些人充满抱怨,认为别人都在休息的时候,自己却在忙碌,是一种悲催的苦逼的生活,在抱怨的同时窃喜,因为那说明自己的位置无人可以替代;劳动又让某些人充满自豪,认为那是一种权利,权利被剥夺就会在内心变得恐慌,因为那会感觉自己被边缘化。

当劳动与金钱报酬挂钩,任何工作都与回报相关,就会让人无法感觉到劳动的快乐,因为不劳动就没有收获,生活就没有着落,所以劳动是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报酬是认可那种价值的标签,而没有得到回报就会成为一种侮辱,让自己感觉失落。

 

劳动会给你带来荣耀还是屈辱,你从劳动中感觉到的是价值认同还是价值盘剥?你用劳动所换回的是否让自己满意,如果不能感觉满意,又是否有权利拒绝劳动?

勤劳是一种悲哀还是一种美德?勤勉会让自己感觉耻辱还是会让自己获取自信?

勤劳辛苦是值得我们感动的美德,美食之中蕴含的感情,不要只关注那些钞票上的图案与银行里的数据;不管是一粒米还是一口茶,都饱含着无数的辛劳。但科技正在用冰冷的机械替换人的职能,人的颠沛流离无法阻挡对亲情的追随。

从一道可口的珍馐美食到一口果腹的家常饭菜,假如我们能想到工厂厨房、田间乡里,想到更多的人为了可以得到我们所浪费的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而努力工作,挥汗如雨的时候,我们是否还会忍心去浪费?

 

习惯于用钱去买尊严的人,内心其实极度自卑。挥金如土的行为更多的是把自己当成公众人物,在秀给别人看的!不就是钱嘛!难道你担心我没钱吗?这种心态往往是人在刚刚从贫穷困苦之中走向物质富裕起来之后,必然要经过的阶段。

从贫苦的日子中走出来的人,生怕被别人耻笑为没钱,从相对落后的穷乡僻壤中走出来的人,生怕被别人说没见过世面。曾经勤劳的人在养尊处优的人面前,也不愿意多做事,因为那会被人当成“下等人”,所以时刻找机会证明,我不是没钱,也不是没见过世面,我也可以不用亲自动手就可以衣食无忧。

当我们看到或者听到一个数字,就直觉地想到(而且只想到)钱,那会对所有金钱之外的参照物有根本的杀伤。当我们攀比于自己所见过的世面,那更多的会在内心形成失落之情,当我们由于感觉没有必要而抛弃勤俭劳动的美德,又会愧对九泉之下的先人。

 

贾春宝

2014年5月1日星期四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