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做“讲信用”的模范


领导干部要做“讲信用”的模范

  

  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根本,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本质体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取向。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讲信用,努力做“讲信用”的模范。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领导干部更加需要对作出的承诺,坚决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理解支持。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商鞅变法为什么能成?关键就是政府树立了信用。同样,干部在群众面前坚持做到有诺必践、言出必行,带头讲信用,群众想不跟着讲信用都不行。一些地方,之所以会有个别干部抱怨群众不听话,说到底,还是我们个别干部自己没有完全做到信守诺言,喜欢或习惯于搞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的假大空,在群众中失去了信任和威信。一个不讲信用的干部,很难让群众去讲信用。因而,要想民风正,首先就要官风正。

  领导干部讲不讲信用、讲信用的程度如何,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于2011年7月1日生效的《领导干部诚信等级评价暂行办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探索和试验,在道德品质、信用记录、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奖励加分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对领导干部的信用等级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结合党员领导干部在信用评价体系积分情况,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星级管理,并根据星级不同分别给予信贷优惠政策、荣誉激励,并在干部考核、任用与提拔时参考信用等级予以倾斜,从而让干部和群众真正感受到,信用是值钱的,不讲信用就会一文不值。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也最有发言权。在领导干部信用评价体系中,必须充分尊重民意,让群众来评价,充分保障群众的话语权得到发挥,而不是领导干部在那儿自说自话、自圆其说、自我表演。要将干部的信用信息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要人人可查、个个可问。要将干部都放在炉火上烤一烤,把整个社会的信用度都“烤”出来,要告诉人们,你是不是言而有信,有双眼睛在背后盯着你,不由你不放在心上。你不守信用,就一定要遭受惩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领导干部的信用评价体系,也必须在实践中建设,在实践中完善,用实践去检验,接受实践的考验。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实践,与群众打成一片,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和社会信用度。反之,那些成天坐在办公室里,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不深入基层、不与实践相结合的领导干部,其信用度肯定大打折扣,甚至被一票否决。

  诚信、信用,必须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天平上,否则,就会变味、变质、变节。鉴于此,我们要求领导干部讲信用,绝不是也不能是在社会黑道或官场贪官中盛行的那种无原则的或拿原则做交易的“讲义气”、“能摆平”、“说话算话”。社会上的江湖义气,突出的是弱肉强食、尔虞我诈,是为了生存而作出的妥协、冒险、玩命。官场上一些贪官所谓的“讲义气”、“说话算话”,也是建立在某种等价交换或“诚信卖官”、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权钱交易之上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贪官们讲“诚信”,乃是其在反腐高压下,为降低索贿受贿风险而进行的一种适应性调整。披着“守信”等外衣的贪官更狡猾,危害性也更大。而这种“诚信卖官”对当地政治生态的破坏力是极为可怕的。换句话说,无论是江湖义气还是贪官“诚信”都是私字当头、利字为先,都没有站在公平正义的立场上、天平上,都是不可取、不可为的。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