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国家层面的规划正在制定当中,不久将对外公布。习近平
按初步达成的共识,京津将“减肥”,河北将“增重”。河北明确保定将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功能疏解,导致保定房价近日暴涨。
“京津冀一体化”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疏解北京市区的人口。那么你愿意搬离北京吗?如何缓解北京市的人口压力?“京津冀一体化”能否解决北京市区的人口压力问题?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我国著名策划家、当代城市策划第一人何学林。
记者:最近保定房价暴涨,这跟“京津冀一体化”有关。“京津冀一体化”是一个大课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只谈大家感兴趣的北京中心城区人口向外转移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京津冀一体化”能实现北京市区人口外迁吗?
何学林:现在北京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已经达到每平方公里15万人,人口必须外移。但要实现北京中心区人口外迁难度非常大,难在哪儿?因为北京优势资源太多了,全国,特别是周边地区无法与之相媲美,而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于是全国人民能来的都来了。“京津冀一体化”能不能实现疏解北京中心城区人口的目的?从近年来北京新城建设的成效来看,新城在疏解中心城区产业、人口及功能方面的作用尚不明显,顶多算个“睡城”。
我们不能孤立地来看待“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是全国经济转型升级、新城镇化建设的一部分,而且新型城镇建设首先需要设计和策划。如果不是这样,“京津冀一体化”不但不可能实现缓解北京中心城区人口压力,反而多了一个拥挤的“京津冀区”。所以,从根上说,全国要平衡发展,缩小地区差。在当下的中国,人是最活跃的流动体,你总不能像以前一样以行政命令把人圈在某一个地方吧?因此,“京津冀一体化”要解决北京中心城区人口外迁,缓解人口压力,在北京周边,乃至全国必须得有比北京更有吸引力的地方,否则,人很难迁出去,即使人迁出去了,他们还会返回北京中心城区;即使这波人迁出去了,还会有另外一波人立即填补到北京中心城区来。
记者: 全国的事情我们暂且不说,就河北和京津郊区而言,怎样吸引到北京中心城区的优质人才和人口?
何学林:“吸引北京人才”,你说得很好。“京津冀一体化”能否成功,取决于人才。二战胜利后,美国和苏联进入德国,美国人把德国科学家、教授和工程师弄回美国,苏联则把德国的设备、机器运回了莫斯科,结果大家都知道。就京津冀地区而言,要想把北京中心城区的优质人才、人口吸引过来,北京周边地区首先要有很好的生存环境,包括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北京周边地区决策者是把“人”放在第一位了吗?他们是不是更多地关注资金、技术呢?他们会不会认为只要有钱了什么都能办成啊?因此,“京津冀一体化”一定要“以人为本”。
北京周边地区很难跟北京的优势进行竞争。你能把故宫搬到你那儿去吗?你能把颐和园搬到你的家门口吗?顶多搬个动物园或蔬菜批发市场过去。再多了给你几所学校和医院,还不一定是拔尖的,给你一个燕化你还不一定要,即使你要,北京还嫌你太近,污染物又漂回北京了。那怎么办?你得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这些个性与特色是别的地方没有的,而且还是无法复制的,这叫核心文化,核心竞争力。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帮助城市定位,发掘城市独有文化和核心竞争力。
记者:刚才我们讨论的是一些外部条件和因素,那您对北京市在纾解或缓解中心城区人口压力方面有哪些建议?
何学林: 第一,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北京是很难“独善其身”的,比如说空气污染,河北“贡献”很大,河北不好,你北京能好到哪儿去?。
第二,功能外移,部分优质资源外移。“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功能过去了,优质资源过去了,人就跟着过去了。比如北京儿童医院,在北京中心城区, 365天24小时不间断运营,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你让它迁到外地一个交通方便的地方去,扩大规模,在医院周边建设好服务设施,一个医院就能撑起一个小城镇的经济,看病难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第三,北京本身要合理布局,规划和设计好城郊地区。我建议在北京周边半小时至一小时车程的地方造100座小城镇——卫星城,这样就可以把大量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不会再给“首堵”北京添堵了。同时,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有合理的距离,大量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又可以使小城镇的人口密度控制在合理的密度,小城镇也不会拥堵。例如,北京市可以在大兴区庞各庄镇、房山区窦店镇、通州区梆县镇、平谷区马坊镇、怀柔区北房镇、顺义区后沙峪镇等33个中心镇作为重点,进行新型小城镇综合开发建设。北京充分发挥小城镇在集聚农村人口、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小城镇建设,提高郊区城市化水平。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增强特色的原则,经过5到10年的努力,建成一批经济发达、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通力的中心镇,镇区常住人口达到2万人左右,形成与首都功能相适应的郊区城镇体系。
记者:您刚才说,“京津冀一体化”是全国经济转型升级、新城镇化建设的一部分,而且新型城镇建设首先需要设计和策划。您对京津冀地区的新城镇化有何建议?
何学林:这个问题在我最近出版的《新城镇化与中国城镇整体大策划》一书中能得到很好的答案,我就不再赘述。主要内容是:新城镇化要科学地造新城;;新城镇化要科学地造小城镇;新城镇化要科学地造美丽之城;新城镇化要科学地造生态小城镇;新城镇化要科学地造宜居的小城镇;新城镇化可以彻底解决交通拥堵、房价过高等老大难的问题;新城镇化要发展现代农业,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新城镇化要对每一个小城镇进行主题定位与整体大策划。(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