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闻热点回顾(2014.3.23~29)(2014第13期)


The Weekly Hot News ReviewMar.30, 2014
 
一周新闻热点回顾(2014323~29
把握当今时代风向,留下当代历史瞬间——何其行
 
【外媒:习近平访欧推“全方位外交”获巨大成功】
北京时间22日上午9时许,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乘专机从北京出发赴荷兰,开启他就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首次核安全峰会与访欧之旅。这一旅程从从北京到阿姆斯特丹、海牙、里昂、巴黎、柏林、杜塞尔多夫、布鲁塞尔达19615公里,用时11天,出席活动达90场。
这是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欧洲,又正值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事件在西方世界掀起轩然大波之际,因此倍受各国媒体的高度关注。
● 荷兰《人民报》网站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受到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高规格的接待,荷兰国王对习近平说:“世界需要中国。去年,你呼吁中国人民要敢于梦想、实现梦想,并一起为国家增添活力;在荷兰,我们也希望通过改革创新来实现梦想!”外媒还注意到,习近平在荷兰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就奶制品合作签署了协议。根据这一协议,荷兰的奶制品行业专家将帮助中国提高产量改善质量,年产量将提高至400亿公斤,这表明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注重民生,将下一代人的身体健康作为一件国家大事来抓。
● 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受邀在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受大会主席荷兰首相吕特邀请做首个发言和主旨讲话。在发言中,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首次阐述中国对“核安全观”,坚持理性、协调、并进,实现4个“并重”。其中,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受到与会代表和媒体的特别关注和热议。
● 在克里米亚局势紧张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不出席核峰会的情况下,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核峰会期间的会晤就显得格外显眼,成了峰会会场外的最大新闻看点。会晤前媒体热炒美国将拉中国站到西方一边共同应对俄罗斯的“侵略”和“扩张”。但是,在会晤后的报道中,这一问题仅仅被“中国希望各方冷静和克制”轻描淡写地划过,更多的是中美元首围绕“新型大国关系”话题所展开的一系列讨论和沟通。
● 25日,习近平在《费加罗报》发表题为《特殊的朋友共赢的伙伴》的署名文章,称赞50年前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政治勇气,推动中法两个伟大国家实现握手;强调中法应抓住机遇,使两国关系迈向下一个辉煌的50年。
● 26日,习近平抵达巴黎,与法国总统奥朗德举行会谈,两国同时签订约50项商贸协议,涵盖核能、航空及农业等领域,总值达到180亿欧元。英国广播公司网站326日报道说,协议中包括空中客车公司将向中国出售70架客机,以及由两国合作生产1000架新一代直升机。
● 27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参观了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在与总干事长博科娃会见之后,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做了一场精彩演讲,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三点坚持:
第一,文明是多彩的。太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
第二,文明是平等的,历史与现实都表明,傲慢与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
第三,文明是包容的。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
● 27日,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演说。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言辞豪迈地表达了他对外交政策的看法。他说,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狮子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不会给世界带来威胁和动荡。
● 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柏林,在柏林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谈。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德国科尔伯基金会邀请,在柏林发表重要演讲,阐述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也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但中国也再不能重复鸦片战争以后在列强坚船利炮下被奴役被殖民的历史悲剧,我们必须有足以自卫防御的国防力量,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决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
● 当天,习近平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题为《中德携手合作造福中欧和世界》的署名文章,文章称:作为亚洲和欧洲最主要的经济实体,中德经济加强融合,将意味着亚欧两大增长极的强强联手。这将极大促进亚欧大市场的形成,带动整个亚欧大陆的增长,并对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 29日,习近平在德国副总理加布里尔陪同下来到德国北部港口城市杜伊斯堡,在港口码头迎接一列来自重庆的货运列车。这列货运列车由重庆始发,耗时16天抵达杜伊斯堡。货运列车长约700米,满载50个集装箱的笔记本电脑和电子产品,通过这里将分散至德国和西欧大片地区。连接重庆和杜伊斯堡的铁路线取名为渝新欧,全长一万一千多公里,是贯穿亚欧大陆的贸易大动脉,誉为新丝绸之路
 
左图:3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柏林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會見記者
右图:彭丽媛在德国中学讲述中国梦
 
附:習近平在欧洲演講所引名言名句
●黑雲壓城城欲摧(見李賀《雁門太守行》)
●國雖大,好戰必亡(見《司馬法》)
●和而不同(見《論語》)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見《論語》)
●大邦者下流(見《道德經》。寓意為大國要像居於江河下游那樣,擁有容納天下百川的胸懷)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見《戰國策》)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孫中山)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德國諺語)
●歷史不應該是記憶的負擔,而應該是理智的啟迪(德國文學家萊辛)
●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德國前總理勃蘭特)
●唯有相互交流我們各自的才能,才能共同點燃我們的智慧之燈(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茨)
 
改用莫斯科时间:克里米亚融入俄罗斯又进一步
当地时间29日晚10时,数百人聚集在克里米亚首府辛菲罗波尔火车站,挥舞俄罗斯国旗,高喊口号“克里米亚,俄罗斯”,见证克里米亚将时间拨快两小时,改用莫斯科时间。当时,莫斯科时间为午夜12时。当时钟调整完毕后,在场人们唱起俄罗斯国歌。
有当地媒体提醒,改变时区后,克里米亚人可能经历睡眠失调、内分泌紊乱等不良身体反应。克里米亚议会发言人柳德米拉·默克霍娃说:“会有些困难,但大家情绪高涨。”辛菲罗波尔市民格列布·库利科夫告诉法新社记者:“前三天会比较困难,但以后就会适应。”克里米亚总理谢尔盖·阿克肖诺夫告诉民众:“我有信心,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将有利于克里米亚和克里米亚人。”
正式接纳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成为俄联邦第84和第85个联邦主体的克里米亚入俄条约是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与克里米亚领导人本月21日签署的。
除了统一使用莫斯科时间外,俄罗斯货币卢布24日已经按计划正式成为克里米亚地区官方货币。
 
 
普京支持率达到80% 过半人相信国家正向发展
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列瓦达研究中心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0%的俄罗斯人支持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工作,60%的受访者相信,“国家正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调查还显示,普京近期的支持率接近2008年的最高支持率(85%),仅有18%的受访者不认可普京的工作。分析称,普京的高支持率与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大有关系。
 
【马来西亚总理宣布MH370在印度洋坠毁:家属追问依据?】
中新社吉隆坡324日电,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当地时间2422时举行紧急记者会宣布,根据最新信息,失联17天的马航MH370航班确认最后坠毁在南印度洋。
纳吉布表示,根据英国航空失事调查局(AAIB)最新卫星数据的分析结果,此次航班是按照南部航线飞行的。最后位置是在南印度洋。因此,我们怀着深深地悲切告诉大家,MH370航班已坠毁在南印度洋。
这一结果宣布后,其依据受到失联客机家属们的质疑,纷纷要求马来西亚当局进一步提供得出这一结论的可靠依据。包括一些媒体著名主持人在内的许多网友纷纷在网上发声,要求马来西亚方面给家属一个可靠、可信的交待。
 
 
【失联客机暴露搜索弱点促中国决心将卫星监视能力提升至全球】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330日报道,由于马航失联客机搜索工作令人沮丧,中国政府正在考虑建造50余颗轨道探测器。国内研究人员认为这将使中国卫星监视网络的规模赶上甚至超越美国。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池天河说:“我们现在如果拥有一套全球监视网络,就不必在黑暗中搜索了,我们就更容易发现(失联)飞机,一直跟踪其到达最终位置。草拟中的方案希望把我们的地区监视能力提升到全球范围。”
中国现在的地球监视与观测卫星主要关注本国及周边区域,其具体数量属于国家机密。据估计,美国类似卫星的数量在50颗左右。
据知情人透露,在马航客机失联之后,有资深科学家通过中国工程院向国家领导人递交了一封信,希望开始建设全球性卫星监视网络。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专家刘瑜认为,该项目的目标“宏伟得几乎令人难以置信”,假如获得批准就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实施观测的能力。刘瑜说:“现在的国际性地球观测服务都由欧美国家主导,但假如中国以此为目标发射50多颗卫星,整个行业的情况都会发生变化。”
报道称,即使获得政府批准,卫星项目还要面对各种技术难题。如果希望像预想的那样迅速建立全球性卫星网络,中国每年的发射数量就必须增加近一倍。这将挑战酒泉、太原、西昌等现有发射中心的负荷极限。这些地方还要完成中国其他太空任务。中国海洋大学一位专家认为,中国还需要在国内外建设更多地面站,尽可能提高数据传回速度。他说,“许多中国卫星只能在飞越国内的时候回传数据,所以有时候我们接收的数据仅仅是卫星收集量的一个零头。为建设一个像美国那样高效的全球性监视网络,我们必须同时扩建海外地面站”。
 
 
联合国大会决议称克里米亚公投无效中国弃权
新华网联合国327日电,第68届联合国大会27日投票通过有关乌克兰问题决议,申明对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承诺,同时敦促各方通过直接政治对话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
  联大当天召开全体会议审议乌克兰问题,并就乌克兰等国起草的一份题为“乌克兰的领土完整”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根据现场宣布的表决结果,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100个国家投赞成票,俄罗斯、古巴、朝鲜、委内瑞拉等11个国家投票反对,中国、巴西、印度、南非、乌兹别克斯坦等58个国家弃权。按照联大规程,决议草案获得简单多数即可通过,任何国家在联大都没有否决权。
  决议说,联合国大会“申明其对乌克兰在其国际公认边界内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承诺”;“敦促各方立即谋求通过直接政治对话和平解决乌克兰局势,力行克制,不要采取可能加剧紧张局势的单方面行动和发表煽动性言论,并充分配合国际调解努力”。
决议还说,16日在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举行的全民公投“无效”,“不能成为改变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地位的基础”。该决议并未指名提及俄罗斯。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在当天会议上发言时说,乌克兰问题涉及各方利益和关切,解决起来应该兼顾平衡。各方应采取克制态度,避免激化局势,继续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弥合分歧,在法律和秩序框架内解决乌克兰问题。他说:“在当前有关各方正进行外交斡旋的情况下,推动联大表决乌克兰问题决议草案将导致局势更加复杂化。”
  联合国安理会15日就美国起草的、有关乌克兰问题的决议草案举行投票表决,由于俄罗斯投票否决,决议草案未获通过。
  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大会决议与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有所不同:前者具有政治影响力,但没有法律约束力;后者具有强制性,相关国家必须接受并履行。
 
左图:联合国大会
右图:3月26日,乌克兰从克里米亚撤军,大量坦克被车辆运离军事基地
 
中韩双方交接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人民网韩国仁川328日电 (张悦、黄海燕)根据中韩双方达成的共识,经过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当地时间328日上午730分,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
  中方交接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代表团团长、民政部优抚安置局局长邹铭与韩方代表、韩国国防部军备控制次长文尚均准将现场签署了交接书,确认交接437具志愿军烈士遗骸以及相关遗物,随后中方为烈士遗骸覆盖国旗,并举行了简短祭奠仪式,烈士遗骸由中方礼兵护送登上运送遗骸专机。专机将于今日上午飞抵沈阳,祖国和人民将以庄严的礼仪迎接烈士英灵回家。
   这些烈士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牺牲并散葬在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以南,近年来,经韩方发掘、鉴别后集中安葬在韩国京畿道坡州墓地。20136月,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期间,向中国领导人提出移交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在中韩两国领导人共同关心和推动下,经过双方相关部门多次磋商,最终确定交接相关事宜。20131219日,双方启动烈士遗骸起掘工作;2014317日,双方共同实施了遗骸装殓入棺活动,中方派团出席并举行了悼念仪式,经过认真准备,今天双方正式实施交接。
  交接仪式结束后,中韩双方现场向媒体发布消息。中方代表团团长邹铭表示,两国从人道主义出发,本着坦诚友好,务实合作的精神,共同推进实施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中方感谢韩方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合作与努力,感谢韩方媒体、公众对遗骸交接所表达的友好与善意。根据中韩双方共识,双方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对今后在韩国发掘的志愿军烈士遗骸,于每年清明节前协商交接。
左图为韩国军人向中方移交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木
右图为中国驻韩国大使邱国洪为烈士遗骸棺木覆盖国旗。
 
【中国海警船与菲律宾军队渔船在仁爱礁激烈对峙】
法新社329日报道,搭载士兵的菲律宾渔船29日突破中国的封锁线,抵达仁爱礁。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菲律宾炒作仁爱礁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绝不会容许菲方以任何形式侵占仁爱礁。
  报道称,人数不多的菲律宾陆战队驻守在仁爱礁一艘海军军舰上。这艘菲律宾军舰1999年在仁爱礁搁浅,菲律宾多年没有拖救处理。菲律宾藉此宣示对仁爱礁的主权。
  法新社一名摄影记者搭乘菲律宾军机,这架军机在两方对峙现场上空盘旋,菲律宾军方说,两军对峙了约2小时。这艘搭载士兵的渔船,已完成对坐滩军舰运补和轮调部队的任务。
  这名法新社记者说,菲律宾士兵搭乘的渔船驶近仁爱礁时,4艘中国海警船已将仁爱礁包围。其中2艘中国海警船开始追逐菲律宾的渔船,试图拦阻渔船驶抵仁爱礁,双方距离在数百公尺之内。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9日就菲律宾炒作仁爱礁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菲方有关行径无非是想炒热南海问题,为其非法侵占仁爱礁的企图服务。菲方此举改变不了中国对包括仁爱礁在内的南沙群岛拥有主权的事实,动摇不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意志和决心。
 
图为对峙现场
 
米歇尔四川行讲究入乡随俗对酥油奶茶兴趣浓厚
据香港《南华早报》26日报道,正在中国访问的米歇尔携母亲和两个女儿来到位于四川成都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与22岁的大熊猫妈妈莉莉及它的5个幼崽见面。米歇尔用竹竿给6只大熊猫喂了苹果。
同一天,米歇尔一家人还到成都的藏餐馆用午餐。米歇尔一行八人点了四道菜,价格约500元人民币。为米歇尔一行人服务的服务员金卓玛说,米歇尔和女儿对酥油茶特别有兴趣,问了两次酥油茶的制作方法。用餐前餐馆服务人员向米歇尔一家敬献了哈达,表示欢迎。而就在前一天,米歇尔一行来到最具成都特色的宽窄巷子游玩,并在一家名为“大妙”的川味火锅店就餐。据该店介绍,米歇尔一行640分抵达,随行还有美国驻成都领事馆以及中方陪同人员共40余人。饭店工作人员称,“她很注重细节,也很体贴。在给米歇尔一家添菜时,她发现盛有红酒的酒杯碍事,于是就轻轻移开酒杯,等加完菜之后,又将酒杯移回原位”。另外,米歇尔此次用餐的账单也被爆出,据称米歇尔似乎对澳洲肥牛情有独钟,在吃完后又特意点了一盘。
在结束成都之行后,米歇尔26日启程返回美国。
 
2014.3.3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