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北京商品房价格趋势
朱士利
2014.02.11
北京作为中国一线特大型城市,同时作为中国首都,北京商品房价格不但是北京百姓关注的问题,也是全国关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北京是全国商品房价格一个坐标。当前,北京房价该涨,该降,还是该稳?政府该继续调控,该推行市场化,还是该多管齐下?笔者通过调研2008年至2013年的有关数据(部分数据为非官方数据,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以法律和经济视角,通过对比分析,以探寻北京商品房价格的未来变化趋势。
关键词:经济总量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口结构 建造成本 常规风险系数 市场机制
论证一个地区的商品房价格发展趋势,需要了解该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信息资料,同时还应了解该地区的商品房价格组成部分,特别是商品房的建造成本,通过相关数据的动态分析,论证商品房价格是否超出正常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安全风险系数,政府的调控机制和手段是否恰当和有效:
一、北京市商品房相关参数分析
北京2008年至2013年列表如下: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年社总值 (北京) |
1.0488万亿 |
1.1866万亿 |
1.3778万亿 |
1.6000万亿 |
1.7801万亿 |
|
常住人口 (城镇) |
1439万人 |
1491万人 |
|
1741万人 |
1784万人 |
|
人均住房 (城镇) |
28.7平/人 |
28.8平/人 |
|
|
29.2平/人 |
|
年均收入 (城镇) |
2.4725万/年 |
2.6738万/年 |
2.9073万/年 |
3.2903万/年 |
3.6469万/年 |
3.9万/年 (估) |
平均房价 (万科星园) |
1.6万/平 |
|
|
|
|
5.1万 |
平均租金 (万科星园) |
525元/平·年 |
|
|
|
|
950元/平·年 |
(备注:平均房价和平均租金数据来源于非官方网络数据,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为了更为直观,更为直接的揭示2008年至2013年的数据变化的幅度,我们直接对比2008年和2013年的数据,如果2008年的数据单位均为1,则2013年数据列表如下:
北京2008年和2013年对比
|
2008年 |
2013年 |
年社总值(北京) |
1 |
1.8 |
常住人口(城镇) |
1 |
1.3 |
人均住房(城镇) |
1 |
1.03 |
年均收入(城镇) |
1 |
1.58 |
平均房价(北五环外万科星园) |
1 |
3.18 |
平均租金(北五环外万科星园) |
1 |
1.80 |
通过该表可以看到:
1、人均年收入增长比例低于年度社会生产总值(GDP)增长比例;
2、平均房价增长比例高于平均租金增长比例;
为了进一步分析数据,基于商品房价格方面,揭示北京百姓住房成本水平和成本能力水平的升降情况,列表如下
|
2008年 |
2013年 |
年均收入÷平均房价 |
1.54平/年 |
0.764平/年 |
年均收入÷平均房租 |
47.09平 |
41.05平 |
平均房价÷平均房租 |
30.47年 |
53.68年 |
通过该表可以看到:
1、2008年,普通百姓一年收入可买到约1.5平方米的商品房面积,2013年,尽管收入涨了,但买不到1平方米的面积了。
2、2008年,普通百姓一年收入可租到约47平方米的住房,2013年,收入涨了,但只能租到约41平方米的住房。
3、2008年,出租房子约30年,基本可以回收购买成本,2013年,则需要53年以上。
二、北京商品房价格市场分析
1、北京商品房价格增长的两个时期
北京商品房价格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增长期:
第一个是2002年——2007年,同期,沪市A股大盘在2007年达到最高点6124点,2007年至2008年期间,股市开始大幅跳水,与此同时,北京商品房开始预冷,但中央政府宣布投资4万亿救市,实际上自2007年至2010年,中国央行增发货币达36.4606万亿,而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才30.067万亿。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股市,始终未能大幅反弹,至今沪市A股大盘仍徘徊在2000点。
经政府几尽倾力救市,商品房市场经过2007年至2008年期间极为短暂的调整,迅速进入第二个增长期,并引来大量股市资金,甚至国外热钱趁机进入,引发局部区域的商业资金大量投入商品房市场,不断推高商品房价格。
第二个是2008年至今,北京商品房价格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峰值。
2、北京商品房价格持续走高的原因
首要因素(仅代表个人观点)在于政府救市用力过大,导致货币贬值的同时,极大催高了房价,使得房价或直接或间接的被升高。
其次,政府投资、增发货币的经济效果具有滞后性,造成若干年后,仍对房价具有催高作用。
其三,因股市暴跌后,股民在股市上逐步失去信心,而在商品房投资上却逐步建立了信心,甚至出现了炒房团。
其四,2008年至今,农村人口大幅向城市转移,直到中国自古以来首次出现城镇人口总量超过农村人口总量,目前,城市人口尤其是北京城区人口仍在增加中。
其五,北京商品房投资者、投机者来源于全国,并非限于北京常住人口。
3、北京商品房价格是否还会继续走高
纵观东京房价在1982年开始上涨、香港房价在1992年开始上涨,都有一个疯狂的涨停版,但最终都经历了一个回归理性的过程。商品房既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那么按照市场规律,必然有峰值和低谷,房价走到最高处,必然回落,这是市场规律。
北京房价涨到2014年开春了,还会继续走高吗,我们进一步分析下表:
|
2008年 |
2013年 |
平均房价(北五环外万科星园) |
1.6万/平 |
5.1万/平 |
平均造价(高层,不含土地) |
1500元/平 |
1840元/平 |
平均房价÷平均造价 |
10.66 |
27.71 |
(该表数据来源于非官方数据,可能存在一定偏差),该表显示:
2008年平均房价与造价比约为10:1;但2013年约为27:1,可以确定,商品房房价,远远超出了造价水平。
商品房的价格组成包括主要两个方面:其一是土地价值,其二是建造和安装价值。
关于建造和安装,一般情况下,建造费是主要费用,至少房价是造价的多少倍是合理的,虽然各国有不同的标准,但笔者个人认为,超过10倍,就应认定为超标,如果是超过几十倍,那么,必然使得各行业的资金流向房地产开发市场。
同比分析欧洲国家的相关系数,上表数据,是不可比的,相关数据具有中国特色。
就此,笔者认为,北京商品房价格再涨的话,就是创造神话了。
三、北京商品房价格发展趋势的政府因素
1、政府调控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商品房价格稳定
商品房价格稳定,则银行运营风险可控,则经济基本稳定。这是政府调控的根本目的。
2、政府调控的尺度多大才合适
确保商品房价格稳定,无论就政府而言,还是就银行而言,还是就商品房所有者的购房者和开发商而言,底线是房价不降,甚至希望房价适量、有限度的微升。那么,调控的尺度多大才合适,难以把握。调控力度大了绝对不行,压破了价格泡沫,是任何一方都担待不起的,调控力度小了,则难有效果。另外,调控有很多副作用,且调控还可能有滞后效应和连带效应,政府拿捏的是否适当,确实很难。所以说,不是政府没办法调控,是有所顾虑。
如无法稳定,在是让房价升,还是房价降的问题上,从国家经济高度,高层设计者角度讲,一般是选择让房价升。
3、商品房绑定经济增长之循环
就北京市而言,与国内其他城市类似,银行放贷对房地产的依存度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包括商品房按揭贷款和各类房地产抵押贷款),可以说,商品房价格变动与银行利益存在较大的关联性,并进一步通过银行,对各类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房价持续走高,在走到高峰值后,如继续走高,则必然出现商品房市场绑定国民经济增长的情况,如此则必然导致一系列的恶性经济循环,达到一定程度,则绑定将真正转化为绑架。
最终可能出现的因素是:政府可以不救股市,可以不救房市,但不可不救银行。
4、政府调控的平衡策略
如何破解北京商品房价格发展的棋局,不单单是北京的事情,涉及到全国因素,下表是北京人口结构比例及人口比例变化情况:
|
2008年 |
2013年 |
退休人口比例(北京城镇户籍) |
17.7%(218万人) |
20%(250万人) |
外来人口比例 |
27.4%(465万人) |
38%(800万人) |
此表可看出:
(1)北京将迎来一个老龄化时代;
(2)北京外来常住人口持续增加;
这两点从一定角度看,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为北京商品房价格变化增加了一定的变数:退休人口与外来人口均不够稳定,相对于户籍工作人口,都有更容易迁移的情况。例如对于退休人员,相对于北京PM2.5和恶劣交通、高物价而言,迁移到原籍或二三线城市居住更好,物价更低,且将北京房屋出租的收入可观,相比之下会很划算。再如外来人口如果难以承受北京的高房租和压力,也会在经历一段时期后选择离开北京。
但从另一角度看,这两类人口,尤其是外来人口对房价的稳定甚至催高又具有相当的作用。
北京商品房价格变动,对全国会产生深远影响,政府的调控策略,在于达成一定程度的经济平衡,从全国大局考虑,中国还有接近50%的人口在农村,强力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产业化、建设新农村,培育新的经济支柱点,在一定程度上,会平衡、抵销城市商品房价格变动由其是价格下跌带来的消极影响。
5、北京商品房价格下跌后果分析
商品房价格下跌不是问题,问题关键在于下跌多少,如果北京商品房价格下跌,相对于2014年1月的同类商品房价格,同比下跌20%,原则上是可以承受的。下跌50%,则政府有可能必须救市或必须采取强力的平衡措施。
那么,如果下跌,损失主体主要有以下四类个人和机构:
(1)拥有商品房投资(投机)资产者;(2)按揭购房者;(3)以房产抵押贷款的个人或企业;(3)提供房产按揭或抵押贷款的银行;
对于拥有多套商品房的投资或投机者,商品房价值贬值系让富人资产缩水,对于按揭、抵押者、银行则产生深远的社会、经济、甚至政治问题。
四、北京商品房价格趋势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1、商品房经济
商品房作为满足国民衣食住行基本需要的“住”项,其经济属性决定其盈利范围从整体上是有限的,其作为循环经济的程度应强化,即务必供需平衡,绝对避免无规划大搞开发建设,重复建设、不重质量,不但造成巨额浪费,还可能一定程度上通过资金链条关联甚至绑定其他经济运行模式。
在“住”的范围内,应当保证最广大民众的基本需要,之后才是“商品”房、别墅房、甚至庄园房。北京确实在大量建设经济适用房,但不能控制和保证分配,无法实现类似新加坡“组屋”的制度模式,此情况下,长期以来,商品房一直是全民住房市场的核心力量。
商品房经济,即房地产市场经济,应当绝对附属于国民经济,房地产经济的全部关联性应低于国民经济总量的一定比例。
如果商品房经济,包括商品房关联的按揭、抵押项目经济,占到经济总量的相对较高份额,那么,整个经济有可能被商品房绑定,甚至绑架,这种经济模式,是非常不可取的。
2、健康的国民经济发展模式
纵观欧洲国家、美国的商品房模式,其满足国民基本“住”的思想,比北京做的相对要好一些。至少,在发生次贷危机后,美国敢于承受,且承受了下来,并没有造成美国经济的全面崩溃,其根本原因在于房地产经济未绝对绑定美国经济,距离美国经济总量还很远,不足以掀翻美国经济这搜大船。
健康的国民经济发展模式,应当是包括商品房经济在内的各种经济模式的整合,任何一种经济类型,都不足以绑定整个国民经济。
3、北京商品房价格处在经济变革期
调控商品房价格,压缩商品房中的泡泡,虽然有阵痛,但对于长期的经济发展是一副良剂。逐步打消政府靠房地产获得财政收入的历史沿革,适时变革经济模式,将商品房的真实价格与总体经济发展程度相匹配,应当是关键所在。当前,北京商品房价格正处于经济变革期,其应回归到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应有位置和价格区间,应从属于整体市场经济,而不是凌驾于市场经济价格之上。
综上所述,笔者个人认为,北京商品房价格截止到今天,已经是一个神话般的现实,其回归到哪个适合的位置,不仅仅是政府再次投资、再次增发货币所决定的,而是由全体北京购房需求者基本的“住”的需求和成本、收入等市场因素所决定的。北京商品房价格此后的发展趋势,应当是峰回路转,趋于下降,并持续下降的一个市场机制和调控机制的平衡点,也是各方利益平衡点之处。
(作者:朱士利,北京市兆中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管理咨询师,2014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