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还是再等等?泰州工商局推行“负面清单”引激辩


       江苏省泰州市工商局正在进行一项实验。
 
       这项实验源自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清除市场壁垒,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精神。
 
       实行“负面清单”制度,泰州市工商局在全国并非第一家,但的确是江苏省“第一个吃螃蟹”的机构。
 
       这项7月份在泰州实施的“工商登记负面清单制度”,被当地“改革派”誉为“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倒逼政府部门转变管理思路,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法宝”。
 
       但也有声音认为,“负面清单制度”在泰州实行有些过早,特别是对于风险的防范,会加大一些部门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成本的投入。
 
       但不管怎样,泰州市工商局在江苏省率先推行的这一实验,已经越来越获得市场主体的认可,并且正在积累起有益的经验。
 
       且行且摸索。泰州市工商局副局长张汉刚日前在接受中国日报网记者采访时坦言,“我们的良好愿望是,通过我们的探索,寻求出一种可复制的路径,最终为市场的创新‘清障’。”
 
改革:负面清单破除了“市场枷锁”
 
        什么叫负面清单?
 
        “政府列个单子出来,说这些我允许你做,然后你就按照这个单子里列明的内容去从事市场活动,这叫正面清单”,张汉刚介绍,“我们现在把不许你干什么,限制你干什么的单子列明,如果你从事的市场活动不在这个单子里面,法律没有禁止的你都可以去做。”
 
       为了更加直观的理解张汉刚的这番表述,记者找到了泰州市工商局在行政中心的办事窗口。
 
       在窗口,记者问工作人员,“你好,我想开一家超市,除了卖杂货还想经营烟酒生意,请问是不是必须要办理到烟酒经营许可证,我才能申办工商营业执照?”
 
       工作人员答复,“我建议你先办理超市的营业执照,以后再慢慢去办烟草经营许可证,这样就不耽误你前期经营杂货了。”
 
       记者:“也就是说,我可以先卖食品、饮料、衣服什么的?”
 
       工作人员:“食品、饮料、酒,需要办食品流通许可,食品流通许可和营业执照都是由工商部门来办理,我们这是同步受理,一起发证的,所以可以先经营。另外,日杂、衣服等不需要办许可证,也是可以先经营的。”
 
       记者:“那我烟草许可证没办下来,营业执照里就不能填烟草经营了,那以后许可证办下来,是不是还要重新办执照?”
 
       工作人员:“我们给你的营业执照会标明‘许可经营项目凭许可证经营’,等你以后烟草经营许可证办下来,可直接经营烟草,不需要重新办理营业执照。”
 
       一番实地问询验证了“负面清单”“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真实内涵,对于这样的变革,市场当然反馈出了极大的惊喜,但对于政府而言,它的意义远非止于一些前来办证的企业“方便多了”的赞誉。
 
       “时代在发展,但政府毕竟不是千里眼顺风耳,更不是无所不晓的万能之神”,张汉刚坦言,新材料、新能源企业申请登记经营范围时,一些行业新名词,往往在行业分类标准中找不到依据。
 
       由于无法核实新项目是否为许可项目,经常会遇到两难的境遇,工商部门无法登记,而企业又实际需要登记该项目,“这个时候,企业急得直挠头,我们也感觉到很为难”。
 
       “你不能说等到政府知道怎么回事了,你再给列到清单里面,很多商业模式的创新,当它诞生的时候,政府还不知道,所以‘正面清单’最大的负面效果,就是不利于创新。”
 
       张汉刚拿出该局拟定的一份“负面清单”表示,从7月份实施“负面清单制度”以来,只要不属于“负面清单”中禁止类或限制类的,具体项目的经营范围都可以直接登记。
 
       在泰州市工商局的这份经营范围“负面清单”中,国家明令禁止的黄赌毒以及国家、省、市产业目录明确禁止、淘汰的项目均被列入禁止类,将法律明确为工商登记前置许可的列为限制类。而对90个法律没有明确证照关系的许可项目和专营专卖、统一经营、指定经营项目,均未列入清单目录,实施“先照后证”。
 
       从改革的角度看,“负面清单管理”是本届政府一直倡导的简政放权的切实之举。自此以后,企业投资更多是基于对市场发展的判断,而不是跟着政府的产业指导目录和产业优惠目录的“指挥棒”走。同时,划定“禁区”以后,相比先前的投资审批制度,更能给企业以明确的预期。特别是对目前受限较多的金融创新、专业服务等领域,都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而对于泰州市工商局而言,“负面清单制度”又被认作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利器。
 
       目前,泰州市工商局已经将“负面清单”进行了社会公布。
 
       “我们之所以把清单‘晒’出来,就是要让优惠政策的‘阳光’普照所有的市场主体和创业者,同时也是自我限权,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张汉刚表示,“对清单之外或符合清单所列条件的申请,企业无论大小、不论性质、也不管本地外市,工商部门都将依法受理、核准。”
 
激辩:有利于市场但风险怎样来防范
 
       对于“负面清单制度”,舆论从未停止过辩证。泰州市工商局推出这一制度后,同样面临着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
 
       积极支持该项制度的人士,用大量的事例来佐证,实施负面清单制度,有利于市场的创新。
 
       “透明度、开放度、自由度”这几个名词一再被提及。
 
       支持者认为,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哪些行业或者行为被排除在外一目了然,而在“正面清单”中,即使增加许多条款,也难以达到同样的市场透明度;“负面清单制度”对未来任何行业创新和技术进步,都将自动开放,而“正面清单”显然难以预见和容纳这些创新和进步;“负面清单制度”通常将国内监管、补贴和政府采购等事宜也纳入其中,可以保障市场尽量少受干预。
 
       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各项细则制定得当,执行到位,“负面清单制度”所释放出的改革效应不可低估。
 
       但辩方显然并不是要推翻这项制度,只是商榷“在没准备好”的前提下,贸然实行“负面清单制度”是不是过于冒险?
 
       目前,环境污染、生产事故、过度竞争、重复建设等市场活动产生的一些后果,依旧困扰。而“正面清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上述问题强化制约力度,避免随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造成经济社会损失。
 
       辩方担忧的远不止这些。他们的观点并非无理取闹,或许在支持方看来,他们的思维有些“悲观”,但显然,这些“悲观的思维”同样值得认真审视。
 
      “正面清单”管理模式侧重事前审批管理,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侧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
 
       辩方担忧,“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通常会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市场主体数量会显著增多,生产经营自由度也会扩大,事中事后监管的范围和难度都会增大。
 
       同时,“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下,面对现实已经发生的问题,必须要予以解决;而“正面清单”管理模式下,许多行业因为不能进入,通常会有门槛问题的争论,但很少会发生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由此,辩方认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会大大增加管理者的工作负担。在管理者力量、能力、思维等各方面因素没有改变和提升的情况下,如果要普遍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很可能会在某些领域出现监管失控的问题。
 
       但不管如何,支持方和辩方同样认同这样一种观点:正面清单的方式,有利于政府的掌控,有利于防范风险;负面清单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利于市场的创新。
 
实践:改革之路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
 
       改革必然会有一个过程,它的前行之路走的是否踏实,在某种程度上,更依赖于实践者的探索。
 
       泰州市工商局在推行“负面清单制度”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检视走过的每一步。
 
       “我们尊重每一方的意见,不断进行着修正”,张汉刚坦言,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摸索,“我们走一步总结一步,这个制度能否推行下去,取决于既要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又要防控可能产生的风险。”
 
       实践中得出的思路是:首先需要不断地自我完善,及时修正完善“负面清单”,使“负面清单”的内容更加科学、完整,既符合现实国情状况,又符合改革开放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强风险管控,通过完善各种法律、法规、标准等手段,构建风险防御体系。
 
       张汉刚认为,实现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不是简单地“由正转负”,把原来的鼓励类去掉,把禁止类和限制类合并起来,再加上其他一些限制条件,而是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因此,要对各行业各门类进行重新分析评估,尽量缩短清单条目,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否则过于冗长、面面俱到的负面清单与正面清单无异,无法达不到激发市场活力的目的。
 
       “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涉及政府职能转变的大问题”,张汉刚表示,减少行政审批,加强市场监管,有效管控风险,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根本方向。市场监管职责主要由市县政府部门承担,因此,应当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降低行政执法重心,加强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重点领域的基层执法力量。
 
       另外,要实现有效的市场监管,必须要有完备的市场监管规则,努力编织疏而不漏的市场监管网络。“要对哪些领域进行监管、采用什么手段进行监管、监管到什么程度等等,这些都是要在制定相应监管制度时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这项制度虽然我们是率先在全省推出,但并不代表,一个工商部门就能把这个制度给完善了”,张汉刚坦言,“这需要所有部门的配合,大家一起做、劲往一处使。”
 
       泰州市工商局在推进这一制度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愿望,那就是希望通过众多类似“负面清单”的制度出台和实行,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让政府权力有边且透明,营造一个国际化、法制化和公平的营商环境,为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的泰州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