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踢皮球”反而让信访大厅空荡荡
刘纯银
市政府大楼一侧的信访局大厅,只有一位老人坐在接待窗口前,工作人员正耐心地解释着养老金发放的问题……印象中挤满反映问题群众的场景,记者日前在安徽滁州市信访局“意外”地没看到。这里的信访大厅为何空空荡荡呢?(11月11日《人民日报》)
众所周知,信访,本义是群众来信来访,指的是人民群众致函或走访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要求解决问题。2005年5月1日,修订后的《信访条例》还对信访的定义增加了电子邮件等新的形式。无数事实证明:作为社情民意的“出入口”、干群关系的“连汪洋所说:“信访”这两个字很有特点,“信”字是由“人”和“言”组成的 心桥”,信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毋庸置疑。正如国务院副总理,“访”字是“言”字旁加个“方”字,也就是说,党和政府设立信访局,就是要给老百姓提供一个讲话的地方,而且是讲那些难以解决问题的话的地方。
尽管信访是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解决信访问题也是党委政府应尽的责任。然而,让人不愿意看到的是,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强调要重视信访工作,但是,由于少数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信访难”在一些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上访群众自嘲“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一些地方为了所谓的“稳定”,甚至变“接访”为“截访”,以致更多的群众越级上访、进京访、重复访屡见不鲜。
为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群众信访难问题,今年初,安徽滁州建立起了“阳光信访”新模式,即滁州市信访局推动体制创新建立的“一部三中心”——信访局建成群众工作部,下设信访联合接待中心、群众权益维护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对遇到接访中发现部门间扯皮或者疑难的问题,群众权益维护中心会定期召开联席研判会议,由市领导亲自主持,制定解决方案,避免出现积案、难案,并保证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真正解决。同时,为保障信访问题及时解决,“阳光信访”系统对每件信访案件都会设定期限并建立严格的督办机制,并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如今各位工作人员会对即将到期的信访案件进行电话督办。如果超期还未办理,群众工作部督查督办室就会到达成员单位直接督办,严重超时的纪委将会介入调查。
当前,实践群众路线不是喊喊口号,解决群众困难更不是一次两次。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群众问题,就必须真正建立长效机制。也正是因为滁州在群众信访中严禁“踢皮球”,并从问题受理、研判、调解、办结一条龙服务,才保证了群众问题真办真解决,积案得到化解,上访的群众也就少了。
新闻链接:http://ah.people.com.cn/n/2014/1111/c358174-22868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