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可以考虑引导人民币汇率下行


 10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连续第四个交易收盘走高,盘中一度升破6.11关口,继续更新今年3月7日以来新高,当日收盘价也再创2月24日以来最高。29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收盘报6.1112,相比前一交易日收盘价6.1133微幅上涨21个基点。10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405,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6个基点,为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上涨,並触及近半个月高位。人民币不断升值是外管局和央行实施强势货币的结果,其负面作用不可低估。

 人民币升值伴随着美元指数不断升值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是中国经济陷入持续低迷,9月份GDP增速只有7.3%创下多年新低,亟待央行放松货币政策予以刺激,但央行始终不为所动,其中固然有为4万亿刺激买单的因素,但与美联署的QE政策退出有关,与美联署进入加息周期有关,一旦美联署进入加息周期,美元强势地位就会进一步确立,新兴国家资本外流就会加剧,虽然中国外汇储备较多,但一旦资金大规模外流,其负面因素仍然不可低估。 长期唱空中国的对冲基金经理 查诺斯称,中国公布的季度外储规模下滑“值得注意”。中国央行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外储减少1050亿美元,为2012年以来首次季度下滑。同期美元下跌2.6%,跌幅创1993年以来新高。大规模资本流入曾推升货币供应增长,支持中国国内投资。持续资本外流被视为投资者担忧中国保持增长和偿债能力的迹象。这只是央行实施紧缩货币下的资本外流,一旦央行开始降息,人民币将高处不胜寒,进入贬值通道,资本外流将进一步加大,这就是央行面对经济下滑,不敢动用数量工具的原因之一。一旦在美联署加息周期降息或者降准,人民币升值趋势逆转,热钱流出就会大增,将波及整个金融系统的流动性稳定,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央行货币政策被动性已经显露,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热钱所绑架,并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负面作用。

   在去年上半年,笔者就曾经撰文认为,央行的货币政策值得诟病,一方面容忍人民币快速升值,导致热钱大量流入,不得不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导致M2过快升高,但是从国内来说,为了对冲热钱流入,不得不紧缩货币,致使存款准备金率依然处于历史高位,国内流动性枯竭,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更是步履维艰,大量企业嗷嗷待哺,致使大量企业陷入高利贷漩涡,最终选择破产跑路,国内经济每况愈下,而现在恐怕要倒过来了,随着美联署加息周期到来,热钱加快流出,央行就不得不动用外储还债,当外储不足以支付热钱流出的时候,只能选择卖出美债,那时候就会显得非常被动,一旦被对冲其基金盯上,美债价格就会出现大跌,中国投资将遭遇巨大损失,而中国央行黄金储备有非常至少,到时候人民币走势就会堪忧,遭遇做空势力狙击并非不可能。俄罗斯的遭遇就是前车之鉴。

    外储减少1050亿美元,而热钱流出就不止这个数了,2014年6-9月,中国贸易顺差分别为316亿、473亿、498.3亿和310亿美元,合计1597.3亿美元;FDI分别增加144.2亿、78.1亿、72亿和90.1亿美元,合计384.4亿美元。共计1981.7亿美元,但是2014年6-9月,外汇占款比上年同期大幅减少,分别为-882.8亿元、+378.85亿元、-311.46亿元、+11.4亿元人民币。合计约为-130.5亿美元,这其中外汇占款的减少就是热钱流出,也就是大约流出2112.2亿美元。可见流出迹象已经显现,热钱进来就是为了套利,一个是内外的利差,另一个就是汇兑收益,热钱获利,意味着也就是外储的亏损,在人民币处于低位时候进来,高位时候出去,赚走的钱应该有数百亿美元,这个亏损就由外贸企业和外储减值来承担。

    笔者以为,乘着美联署没有加息之际,适当引导人民币汇率下行是未来央行的重要工作,未雨绸缪总比临时抱佛脚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