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调结构肃杀之下的国企独角戏


存量调结构肃杀之下的国企独角戏

时至今日,中国经济之所以不垮,全在于国企与地产大鳄撑着,倘若没有大型国企与地产大鳄旱涝保收的资源占有优势与运行优势,则存量调结构政策所及定将片甲不留。

在存量调结构的凄厉寒风之下,金融水龙头的关闭无疑是首当其冲的经济大退潮标志,水落石出效应烘托出国企及国有经济幸免于难的突兀地位,其依据后浪推前浪的资金优势,在源源不断的注入之下,延续着国有经济的金刚不坏之身。

金融界历来不仅将政府融资平台视为无风险的安全岛,而且,也把大型国企视作随便放贷以捞取无风险之利息的提款机。中国金融界与国资之间的这种无限度资金流向在导致国企不思进取,而一味得过且过的愚蠢化的同时,还使所谓的存量调结构变成了事实上依靠金融遮盖的,经济上原地踏步的不良状态。

中国经济在存量调结构中饿坏了非国有经济,同时,也惯坏了国企,而那些存货堆积如山的大型国企,如钢铁业也照样仍处于原有的等待行业高涨期到来的愚傻状态,就此,谁还能将其巨大的规模由此而化为乌有?看来,仅是饿一饿并不能改变其命运,因为它们手中的资产规模、金融便利与体制格局并没有在存量调结构之中受到真正的威胁而发生改变。事实是,玩存量的游戏已经开始,但调结构的序幕并未随之启程。虽然国家亲爹不再出题来考考国企呆傻们的脑筋急转弯的反应能力,但金融后爹却像是称职的保姆那样,赶紧的补上来,生怕人家的儿子给饿饭咯!

本来调结构就很难以存量踏步方式来实现,正像一味的防守根本无法改变或挽回頺势一样,中国经济由于存量过大而不得不选择增量调结构的方略,倘若最终不得不以不进则退的逻辑来主导调结构的努力,那么,我们今天的所谓存量调结构不过就是一场单纯的存量控制运动。

控制存量实际仅需宏观金融政策足矣,何必又在产业政策上一刀切的搞产业休克疗法!现在放弃投资细调的发改委审批体制,可谓是正确的主意出错了时机和地方。其实产业调结构反倒需要政策调控,即政府引导与鼓励下的投资方向控制。可我们即使干好事就如同干傻事一个样,就在此时却放弃了政府调控所可兹利用有用工具。

跟民族的复兴大业比起来,市场经济教条实在算不得什么,何必硬要对照“改革教条”,而且,还要在这个全世界经济江河日下之机来跑来照本宣科?就让国企们向国计民生领域新增投资吧!让金融傻蛋们继续跟在国企后面不停的输血打气吧!就让民企又开始新一轮新兴行业的奋起吧!让发改委与地方政府再多出一些扶持与补贴政策,以创造出新一轮经济成长,在不同于此前的经济领域之中蓬勃发展。

搞经济不能搞一刀切,这就如同搞政治不能搞一言堂一样,这样干是只会搞坏局面的。要调结构就好好的调产业短板不就结了吗?增量或冲量调不是会更省力吗?因此,别张冠李戴的动了投资的蛋糕为好。民族的福祉要厚道的维护,民族的经济要精心保全,不然,概念先行或一步登天的想法还是不切实际的。

国企与地产大鳄主导的经济增长究竟有没有水分?7.7%GDP未必就比13%多的GDP有更多的干货!其实,我们的调结构干倒的却正好是市场配套产业,不管产能论有多么的甚嚣尘上,反正它比地产大鳄弄出来的高房价,以及大型国企弄出来的价格垄断看上去要更加民粹一些,何况产能过剩最突兀的却是大型国企中的钢铁巨鳄,相比之下,那些倒腾点出口服装或贴牌马桶的乡镇产业,调与不调都没什么关系。

当资金资源掌握在大资本的手中,你调结构有用吗?等市场调成一片狼藉之时,剩下的经济之中就只剩下恶魔。我们大言不惭的挤出水分,其实挤出的却是弱势的民企与市场的本原,当市场不再具有自配套机制以后,再想来重拾经济的增长之时,失血过多的饥饿疗法就将见到更加严重的后果。

调结构应当分门别类,应当分领域、分行业、分别予以政策施行。该存量调的坚决存量调,该减量调的坚决减量调,该增量调的更要增量调,不能因为增量调的对象是民企密集的行业就懒心无常。我们不能再书呆子气的搞一刀切,在中国,任何时候翻着书本干事是没有不出乱子的!倘若如此产业政策实用之策能被应用得当,则中华民族之福才能叩响中国百姓之门。

 

老夏

201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