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上市公司通过“乌龙”实施利益输送


        光大证券“乌龙指”余波未了,深市中小板公司兴民钢圈的“乌龙”事件又接踵而来。虽然“乌龙”的性质不同,但都产生了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受其影响,许多投资者利益严重受损。截至目前,光大“乌龙指”利益受害者的维权已现艰难,兴民钢圈的投资者又将遭遇怎样的命运呢?

        一份总金额本来只有516079.2美元的采购合同,因为上市公司相关人员的“笔误”,最终“乌龙”成516079.2万美元。因为多一个“万”字,两者相差万倍,其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显然不言而喻,对股价的影响亦然。正因为如此,中秋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兴民钢圈以涨停价开盘,最终却以跌停价报收,高位介入的投资者无疑损失惨重。

        兴民钢圈的“乌龙公告”闹剧有几点值得关注。其一,上市公司2012年度报告显示,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1.34亿元,如果该合同得以执行,其金额占比仅为0.28%。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规定,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披露,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其中的“重大事件”,就包括“公司订立重要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显然,51.61万美元(折合约317.34万元人民币)的合同,对于年营业收入超过11亿元的兴民钢圈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上市公司在披露该信息时却显得非常“积极”,但却以“乌龙公告”的方式出现。

        其二,从以涨停开盘到跌停,中间仅仅只有2分钟的时间,兴民钢圈股价产生明显的异动。此后股价又经历了跌停被打开,股价从跌停价10.76元上涨至11.96元,最终又被打回跌停的过程。兴民钢圈离奇表演一个半小时之后,其停牌公告才姗姗来迟。而此时,其股价早已无力回天,投资者的损失也已经“被锁定”。

        其三,兴民钢圈上市三年多以来,此前其日成交金额一般都在几千万元左右,过亿的也比较少见,最高时也没有超过3亿元,但9月18日当天不仅其换手率高达16.54%,成交金额更是高达8.52亿元,资金出逃迹象非常明显。而且,如果进行复权,当天的开盘价即为上市以来的最高价。

        2007年,杭萧钢构因为涉足折合人民币300亿元的境外建设项目,其股价曾经连续12个交易日涨停,有了如此典范与财富效应,“516079.2万美元”的采购合同引发兴民钢圈以涨停开盘其实很正常。不过,当“乌龙”公告与涨停开盘到最终跌停收盘“紧密联系”到一起时,个中值得回味的地方其实并不少。

        毫无疑问,在兴民钢圈的“乌龙”公告闹剧中,并不乏利益获得者,兴民钢圈董事、副总经理王兵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套现的71.01万股就是以13.16元的最高价卖出的,而市场亦有质疑上市公司故意为之实施利益输送的声音。结果如何,只有监管部门的调查才能给出答案。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上市公司诸多利益输送方式中,通过“乌龙”方式实施的并非没有可能,这也是目前监管的一大空白,当然也须引起监管部门的极大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