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们在做什么
解析人们的行为,可以看到传统的和现代的文化给人们心灵深处留下的印记。
1.从搬运工说起
如何看待贫与富,不仅是切分蛋糕的问题,还关系到社会价值取向这一重大问题,关乎着人心向背。
2.为了一摞空信封
转变对钱的认识,还钱的本来功能,才能找到生活的真谛,心情才会平静,社会才会安宁。
3.谁让孩子死在棍棒之下
戾气是心魔。如果一个人被戾气所控制,今天会毁掉他人的孩子,明天就可能是自己的孩子。
4.上访咋变成了示威
上访是中国独特的现象,其发生透视着传统文化,反映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理。
5.社会的共同偏好
社会偏好是社会共同心理的反映。改变不良偏好,需要每个人从灵魂深处觉醒。
6.家庭的诉说
早在近代就提出了“家庭革命”的口号,要使之变为现实,必先进行“家庭观念的革命”。
7.活着的精神支撑
“活着为了谁、活着为了什么”这一哲学问题,不同年代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第二章 我们在想什么
透视人们的心理,可以检测出融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找到躁动的原因。
1.咋能活得平等
世间的道理很简单:当你不让别人活时,别人也不想让你活。
2.咋能高兴
其实,幸福是短暂的,烦恼是永恒的,空虚是可怕的,充实是珍贵的。
3.咋能如愿以偿
人没有了愿望就没有了希望。了凡、曾国潘的故事,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解开命运的谜团。
4.咋能高高在上
生活是自己的还是和别人攀比,如果剖析一下人性,或许能够找到平抑心灵躁动之法。
5.咋能在身后留点念头
中国人愿意留什么呢?首先是留后代,其次是财富,然后是留下精神财富。究竟给后人留点什么才是最珍贵的呢?
第三章 为什么会这样
从文化视角看人心,或许能找到心灵革命的方向。
1.文化选择:民族的心灵印记
古代中国选择了研究做人的儒家文化,似乎我们最懂人,其实根本就没有尊重过人性。
2.文化传播:历史留下的狭隘意识
都说中国几千年是受儒家文化影响,其实是受“官文化”影响。
3.文化衰落:文化帝国毁灭后的危机
几千年的文化帝国轰然倒塌,靠文化信仰凝聚的国家,将陷入一盘散沙的危险。
4.文化传承:传统道德陷入窘境
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是非标准。当人们什么都不信时候,社会将变成什么样?
5.文化变异:咋就不愿分清是非
潜规则、人情排斥着威严的法律和刚性的制度,成为一服服民族的毒药。
6.文化局限:赶走“差不多先生”
时间到了1901年,慈喜太后还认真地问:汽车跑这么快,要吃许多草吧?原因是什么呢?
7.文化引进:市场引发急功近利
引进市场经济理论,只是经济管理手段。不能指望市场自身能够意识到它所带来的严重的社会不公平,用什么来维护公平呢?
8.文化发展:核心价值观的冷遇
毛泽东同志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从传统文化中来的吗?
第四章 我们该怎么做
在物欲海洋里漂泊的自我,如果不进行内心的革命,就无法去心魔至正道。
1.认识自我:掀开自我的面纱
一个人可以分为现实的自我、本性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三个部分。人的困惑在于三个自我的分裂,人要淡定需要三个自我的统一。
2.反思自我:用传统标准看自我
中国人评判真诚的标准是,是否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
3.审视自我:人际交往中的自我
孔融让梨,是大家熟知的传播传统道德的故事,在当下的时代却有人认为是害人的故事、欺骗的故事。问题出在哪儿呢?
4.定位自我:找到集体中的自我
中国人喜欢群体,集体主义融在了血液里。古代的集体,是宗族;工业化中的群体,是各种各样的组织。
5.突破自我:自我发展的边界
人在社会中受三条线的制约:底线是熟人线、中线是自我线、上线是社会线。
6.拓展自我:思维引领自我
正确的思维,需要注意三个问题:前提条件、正确视角和基准点。
7.超越自我:成功自我的坐标
确定人生目标有两个标准:从经度上讲,指在历史长河和现实社会中留下了点什么;从纬度上讲,在一个行业、职业中自己排在什么位置。
8.实现自我:人生持久的力量
世间大致有两种人四条路可供选择:一种是现实中人,分别走过淡淡的生活和追求名利两条路;另一种是理想中人,分别走着寻求真理和实现社会理想两条路。
第五章 社会该给予什么
让人们有社会归属感,是推动心灵革命强大内驱力,否则就激发不出自我革命的热情。
1.慰藉心灵:让体验到群体的温暖
人们心里感到温暖还是冷漠,大多从五类人身上得到体验,在三个圈内找到感觉。
2.安放心灵:让感受到这里就是家
现代社会要管理好一个地方,最佳选择是让人们有地域归属感,热爱这个地方。
3.感召心灵:让感觉到组织的吸引力
这么严密的组织体系,为什么人们还会感到无助呢?
4.指引心灵:让目睹到身边的净土
社会是书,事实是教材。
5.同化心灵:让聆听到祖国的召唤
作为一个国家,应该创造什么样环境,才能让炎黄子孙凝聚在她的周围,并以实际行为报答其养育之恩呢?
6.心灵回归:走向心灵的高地
中国人几千年最高层次的追求是什么?是社会价值观。
结论:中国需要一场心灵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