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共体制反腐重大变革的几点建议


关于中共体制反腐重大变革的几点建议

    8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其中的一个重要看点就是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

这次会议指出,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

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腐败形势,会议强调预防腐败必须从狠抓党风建设入手,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树立三个自信,坚决纠正四风,切实改进作风。要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加强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纪委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这是未来五年中共体制反腐的一个总纲。总的看来,有三大抓手:一是狠抓党风建设;二是改革创新纪检体制;三是健全完善监督体系。

如何突破体制上的藩篱,而把这个反腐的总纲接通时代、国情的地气呢?笔者的建议有以下三点:

目前,党风建设的一个体制依托就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想通过这种路线教育,增强宗旨服务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消除腐败负面影响,筑牢党的执政根基。通过群众路线实践,纠正“四风”,改进作风,未来的突破可能把这种自上而下的深入群众下沉二级,通过上下、同级同僚的纵横走访、调查,全方位、多角度地排查一些党员干部在“四风”上的实际表现。“四风”的亲历者、见证人,很难越出这种工作圈子、生活圈子、交际圈子。通过群众路线实践,纠正“四风”,改进作风,还要做好下情排查保密工作,使群众敢讲真话、敢道实情、敢揭真相。只有这种群众路线的走访调查,才能对“四风”的纠正、作风的改进,形成正面的震慑作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切忌走过场、摆龙门、相互吹捧、和风一片,要形成揭丑爆短、洗澡去垢、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种氛围。领导干部要带头把自己摆进去,不能光说别人、不查自己,要通过整己励志、治病救人,形成精诚团结的领导团队,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干好党的事业。

纪检体制的改革创新,未来的突破要重点放在预防地方党政一把权力的滥用、专权、贪腐上。预防地方党政一把滥用权力寻租、贪腐,必须加强纪检部门的监督权力。方法之一就是完善纪委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双层双头领导体制是纪检部门预防腐败不力的一个最大掣肘,须作为未来体制突破的一个方向。纪委机构对地方的派驻与中央省市对地方的巡视,只是这种体制突破的一种开端、一种尝试,有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监督的范围远远不够,需要进行纵向拓展,以形成中央纪委对地方各级纪检部门的统一、独立的领导和管理。只有这样的独立,才能对地方行政部门权力的滥用、寻租、贪腐,形成最强有力的震慑、制约和监督。各级纪检干部可尝试由中央纪委或地方人大统一选聘、管理,不再隶属地方党政统一领导,允许他们全程列席地方党政工作会议,允许他们独立调阅、质询、审查地方党政工作会议决策事项、执行情况,以此放开手脚,让他们有胆气、有权力、有能力对地方党政部门的权力进行同步、全程监督,以事前预防各种权力腐败。

监督体系的健全完善,舆论监督可能是未来的突破之一。反腐不能在单方独步,而应把全社会的力量动员起来,要打一场反腐的人民战争。舆论监督就是开展这种反腐人民战争的一种形式。群众路线的核心理念就是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可能把这种反腐的人民战争开展起来。很多官员腐败线索从群众网络举报的发现,聚焦,说明人民群众的舆论监督蕴含着无限多的反腐正能量。人民群众与社会腐恶是不共戴天的。通过舆论监督把人民群众动员到这场反腐的人民战争中来,才可能对官员腐败形成最强悍的震慑。很多落马于人民群众网络举报的腐败官员就是一个个铁证。通过舆论监督预防和打击官员腐败,首先要严密保护好人民群众网络举报的人身、财产、工作安全;其次,要建立统一、严密、快捷的网络举报渠道,全程受理社会各阶层、各团体对官员腐败的网络举报;第三,设立反腐奖励基金,重金奖励如实举报官员腐败有功人员;最后,还要划清网络举报与网络造谣界限,依法保障人民群众意见表达自由。

财产监督是预防和惩治官员腐败的一道最后防线。通过官员财产收支去向、日常消费的审计监督,再狡猾的狐狸也难以逃脱这个猎手的缉捕。预防官员腐败,财产监督不可或缺,应整合到未来的监督体系之中。可借鉴新加坡的模式,要求财产监督范围官员日记家庭日常消费、收支清单,通过月报形式上交审计部门对照其收支账单进行审计,并在一定范围进行公示其原始票据、凭证,接受群众质询、查账。

2013828日初稿于论道书斋    胡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