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归来月下眠
——词牌《归字谣》欣赏
陈敏昭
《归字谣》又名“十六字令”、“苍梧谣”,起于唐代,单调,四句,十六字,三平韵。“平(韵),⊙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 仄仄平平(韵)。”(注:符号⊙表示可平可仄,下同)
南宋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曾经是天才少年,后得急病英年早逝,卒年三十八岁。作有三首短小精练的《归字谣》,《归字谣·送刘郎》是其中之一,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归,猎猎熏风飐(zhan,风吹颤动)绣旗。栏教住,重举送行杯。”
这首词篇幅短小,语言精练,首字点题,次句写送行的季节和气氛,三、四两句表现主人殷勤送别之意,前呼后应,一气呵成。
元代人周晴川(生卒年不详)写有一首《归字谣》:“眠,月影穿窗白玉钱。无人弄,移过枕函边。”
这首词形象地把穿过窗棂的月影喻作一个个白玉制的钱,表现出夜深人静,作者欹侧床边,欣赏月光的一种生活情趣。
南宋人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福建莆田人)词作甚多,存世约175首,而让他出名的却是《归字谣·月》:“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这首词表现作者客居异乡因思念亲人而失眠,不说自己心情烦乱,却把责任委罪于月光的照射,于是喊道:天啊!不要让圆月照着我这客居的人睡眠吧!他呼天不应,于是感叹道:“我现在是在哪儿呀?月影空自美好,岂不增加我孤独的痛苦吗?”也有人将这首词的标题写成《归字谣·天》,实误,其本人的标题就是《归字谣·月》或《苍梧谣·月》。
2013年5月2日星期四,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