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名酒破灭”是个伪命题


 

   春节前后,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等高端名酒,因为“中央八项规定和六项措施”的实施,导致销量大幅下滑,往日的红火场面似乎不再延续。据此,有人断言,高端白酒泡沫破灭,辉煌不再,白酒产业将面临拐点,媒体也是一边倒的“唱衰之声

 “吊在权贵树上自尽”是品牌的悲哀

    不用去做实际调查,笔者对这一“时局突变”并不持悲观态度,相反,更加看好高端名酒的美好前景,这可能是高端名酒浴火重生、价值再塑、重新做“酒”的开端,甚至是“名酒启蒙”的开始,只要高端酒企业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坚信名品的发展规律,不久便会时来运转,迎接更加灿烂的明天。

我的看法是:真正名贵的酒品,其市场身价是政策左右不了的,更是政府打不跨的,如果,享誉世界的名酒被“一项公务员禁令”轻易打垮了,一蹶不振了,说明中国的所谓“几大名酒”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襁褓中的婴儿”,不能称其为名酒。权贵们打一个喷嚏,几大名酒就大病一场,企业开始步履艰难——这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和嘲笑。这种名酒,实在不值得我们敬重和仰视,以前喝它的人全都被愚弄和哄骗了。

     中央的这种反腐行动,恰恰是在拯救中国为数不多的几枚高端名酒,迫使企业去思考名酒的未来之路,以阳光行动真正跻身“世界名品之列。我们知道,凡是能出类拔萃、享誉世界的名品,一定是靠“坚守卓越精湛的工艺品质”和“传承悠久传奇的历史文化”取胜的。试想,中国流传千古的酒文化、酒品牌,如果仅在“权贵场”兜圈子,成为“御用名酒”,不能在民间生根发芽,不能让世界人们了解和享用东方大国的神酿尤物和智慧结晶,名酒之路会长久吗?

 在“权贵树”上吊死的名酒营销思维,注定兔子的尾巴——长不了。随着中国政治的开明、制度的完善和三公消费的透明公开等,名酒的未来之路,注定在“民间”要重塑价值和形象。让“名酒价值”回归到正常的尊贵的“私享领域”中,而不是热闹麻木的“公享领域”。只有进入“私享领域”,名酒才能真正回归到消费者对酒体的尊重、对品牌的敬仰、对价值的感知上来,回归到高贵名酒“传递卓越精湛工艺和悠久历史文化”的普世价值和正能量上来。

如此,消解了因献媚公权而导致的口诛笔伐,名酒才能真正有尊严地、持久地活下去。我们可以追溯一下,从古至今,上层王公大臣们用过的东西,包括吃过的喝过的,有多少真正流传下来了,成为“中华国粹”了,成为华夏民族引以为豪的著名品牌了?几乎没有。恰恰相反,而那些在民间发现、流传的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东西,却往往被上层拿来“御用”,当做珍品私享。因此,名酒的最大价值是权贵富商们的“私享”,而不是“公用”,一旦大范围的公款公用,便载没有人珍惜和品味其中的价值,名酒得不到应有尊重,还会招致大众的非议和谩骂。长远看,这实在是有损大国名酒的形象和产业价值,因此,中国高端名酒的消费环境和营销思想非改不可。

即将走在“世界名品”的大道上

随着未来公权力的限制,中国高端名酒企业不要指望上量,要有舍得的境界和战略思想,甚至,要完全颠覆原来粗放式的名酒发展模式和好大喜功的政绩心态。纵观“世界名品”发展规律,“卓越精湛的工艺品质”和“悠久传奇的历史文化”几乎成为“世界名品价值评判”的两大“硬指标”。所以,真正的名品是不需要刻意追求销售量的,因为那样会降低“名品”的价值和地位,真正的“名品”恰恰需要“限量”来抬高身价。那些名冠世界的名车、名宅、名表、名酒、名饰等,其市场销量并不大,但他们能名正言顺的被称为“世界名品”,产生巨大的市场影响力。概因卓越精湛的工艺品质和传奇悠久的历史文化让人惊叹佩服,心向往之,爱不释手。“中国名酒”的未来亦应如此。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政体的不断深入改革,主要依靠“政务公享”的名酒销量将会消减,但“私享领域”将会由此被开辟出来,释放出来,名酒高贵的价格和价值将会得到预期的回报,基于传播“卓越精湛工艺和悠久历史文化”的品牌价值和“正能量”将会加强,赢得人们应有的尊重。由是,名酒未来的舆论环境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和宽容,“仇恨权贵到仇恨名酒”这种舆论态势将会大大消减,“做空”和“唱衰”白酒的阴霾将逐步散去和淡化。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的名酒企业坚持传播“正能量”,配合当前中央政策,谨言慎行,耐住寂寞,在“卓越精湛工艺和悠久历史文化”两大“世界名品标准”上上下求索,精益求精,一定会赢得人们内心深处的尊重,舆论是不会轻易毁掉这个“国粹产业”的。

我们坚信,笼罩在高端名酒头上的阴霾不会太久,具有“独特酿造工艺和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华白酒产业,经过这次“时事变局”的洗礼和考验,一定会与时俱进,创变同行,真正实现一次向“世界名品”价值标准的靠拢和蜕变。最终,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大国,一定会崛起一到两家受人尊敬的名酒企业,屹立于“世界名品”之林。

                                      原载2013年2月《国家名酒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