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5日晚落槌的泓盛2012秋拍“新中国金银币专场”上,429件拍品,成交率87.88%,成交总额高达1428万元。在整个专场中,最汇聚人眼球的莫过于一枚1983年精制10元熊猫银币样币,附盒,NGC PF68 UC(重19.7克,面值10元,直径36毫米,成色77%,另含铜23%)。专业人士介绍,该枚样币作为熊猫银币系列的首发,而且是孤品,其收藏价值足已到达顶级藏品的分量,而更重要的是,它的诞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拍品自110万元起拍,随着各路买家的热烈追逐,价格也一路高涨,十几轮精彩博弈后,最终以1725000元的成交价归属场内幸运藏家,也为龙年的金银币市场创下一个新高。在市场总体回调的情况下,金银币市场有此不俗表现,可见其坚挺的价格趋势及稳健的投资潜力。
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众多投资理财品,金银币以其高贵的材质、稀少的发行量、精良的工艺设计以及国家货币的独特身份决定了其特殊的价值,从而实现了其收藏与投资属性的完美统一。
中国现代金银纪念币是1979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以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为材质,以先进的铸币工艺进行铸造,具体比较高的收藏价值,而且也是具有非常悠久历史和国际化的一种东西。中国现代金银币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共发行了1600多品种,并形成了大熊猫及动植物系列、十二生肖系列、重大纪念性事件系列、杰出人物系列、文学及艺术系列、传统文化系列、宗教文化系列、奥林匹克及体育运动系列、世界遗产及风景名胜风光系列、科技环保及其他题材十大系列。
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来对金银币进行的分类。按照金银币的材质,可以将金银币大致分为金币和银币两大类。按照金银币采用的工艺,以本色金银币和彩色金银币两大类居多,特别是彩色移印技术的应用,将传统绘画艺术与造币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了金银币的艺术观赏效果。按照金银币的投资属性,通常可分为投资币熊猫金银币和其他纪念性金银币两类。
投资优势
金银币与其他艺术品相比,有四大优势:
一是容易入门。因为不用辨真假,它是国家法定货币,没有造假可言,如果造假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因此真伪的问题上买家就不用操心。
二是易推广。与许多市场成熟的门类相比,金银币算是一块价格洼地,适合投资。近年来,拍卖会现场都是座无缺席,藏家基数也是不断的扩大,每次都会有30%-40%的新买家出现。
三是平台透明公正。在许多拍卖专场中,一般有许多无底价拍卖的金银币,对于买家而言,无底价他可以公平参与竞价,对于喜欢的拍品可以在‘低潮’买入,竞拍成功后,藏品会有相对好的升值空间。
四是在经济危机时期,通货膨胀严重时,收藏、投资金银币则是财富避险、保值的最好手段。而金银币的这些特点,也是现在以至将来成为投资收藏优良品种的必然条件。俗话说“盛世收藏、乱世黄金”,随着收藏投资人群的不断扩大,金银币也可作为盛世藏品,实现增值、保值。贵金属纪念币继房产、股票、黄金等投资产品后,已成为新型收益理财产品。而收藏投资队伍的不断扩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金银币的市价还会不断上升。
如何选择
一是选类型,规格不同,其货币类型可能就存在差异,选择时需要跟零售点的工作人员明确该项信息,并通过其他途径核对信息的真实性;
二是查价格,首先了解市场价格,须知道特定材质的熊猫币价格行情,如果有卖家以低于正常价的价格出售给你,那藏品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
三是挑渠道,要知道贵金属作为重要投资,利益折损对个人及家庭产生直接要害关系,因此,必须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购置贵金属藏品。一般投资者和收藏家为了确保自身利益,都需要通过银行或者金币总公司特批的零售点购买正规藏品。
四是查细节,仔细辨别币面的做工和雕铸细节,反复对比甄选最佳藏品。熊猫币作为30年之久的中国经典货币,其正面祈年坛的图案早已闻名遐迩,而反面图案却各不相同,投资者与收藏家在挑选时一定要擦亮双眼。
投资点睛
1、善于把握金银币的投资热点,据自身的情况和兴趣爱好有所取舍。
现阶段金银币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热点:
一是熊猫金银币。作为世界五大投资币之一,已经具有近二十年的发行历史。熊猫金银币的升水较低,市场价格主要随着国际黄金、白银价格的走势而变化。这几年,熊猫金银币的发行量逐年增长,当之无愧的成为金银币投资市场的主力。
二是十二生肖题材金银币。生肖金银币同熊猫金银币皆为每年发行的固定项目,项目品种多,发行量较大。中国人普遍受中华生肖文化的影响,对此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对生肖金银币情有独钟。生肖金银币以其独特的生肖文化、丰富多彩的造型受到集藏投资者的青睐。
三是文学和艺术题材的金银币。以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为例,《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金银币这些年来一直受到了集藏投资者的追捧,市场价格呈现长期上扬的趋势。并且,随着岁月的积淀,会更加为人们所珍藏。
四是重大纪念性事件的题材币。比如2008北京奥运会金银币和2010上海世博会金银币,都将作为一种历史的见证,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五是世界遗产及风景名胜风光题材的金银币。比如武陵源、武当山金银币和年内将要发行的登封“天地之中”金银币,均成为市场的新兴热点。
2、做好资产配置。对于普通投资者,对于金银币收藏不宜过多,作为金银币等贵金属投资系列,对家庭资产而言投资比例在10%-15%配置即可。
3、做金银币,要量力而行
金银币从本质上来说,是建议以收藏为主的。它的升值价值虽然是一个炒作点,从本质上来说反倒是次要的。对于大多数收藏者来说,金银币的升值更多是对自己收藏能力的一种肯定,而不是用来做纯粹的利益交易的。
对于一些人来说,黄金的魅力是无穷的,金钱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持有发横财梦心态的投资者还是要慎重金银币投资行业。对投资要量力而行,可以多做,但是尽量不要过量甚至贷款投资。
做金银币,爱好是重要的,兴趣是重要的,知识是重要的,金钱不要看的那么重要。适当适量做好擅长的,为生活填一份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4、投资收藏爱好者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选择金银币:
一是大规格金币,包括5oz(盎司)、12oz和公斤金币,以发行量200枚以下的为珍品。所有系列题材中的金币都可集藏,早期(如在2000年前发行)的尤为珍贵。
二是小规格或其它贵金属币(铂、钯)精制币(包括双金属币),发行量在3000枚(套)以内,皆为珍品。
三是普制熊猫金币,因其属于投资币的范畴,因此发行量和精制币相比要大很多。这个板块里,以下年份的熊猫金币为最佳:1982年、1983年、1995年、1998年和2001年。其中,1982年普制金熊猫为新中国所有熊猫币的始祖。1983年和2001年的熊猫普制金币则两获克劳斯世界硬币大赛最佳金币大奖。而1995年和1998年的普制金熊猫相比其他年份更为稀少,因而更珍贵。
四是12oz和5oz银币:我国的第一款5oz熊猫银币始于1987年,第一款12oz熊猫银币始于1988年。这两个规格的熊猫银币,一路停停发发,并非每个年份都有。中高级藏家应先取2500枚发行量以内的12oz熊猫银币纳之,从1990年至1997年,一共8款。其中,从1994年-1997年所出的尤为珍贵。而5oz熊猫银币宜先拿下3000枚发行量以内的,从1993年-1995年,共3款。如能凑齐,则其价值更为可观。
正视风险
1、暂无正回购渠道,流动性受限。
相关资料表明,中国人民银行2011版熊猫金银纪念币部分规格最大发行量:1盎司圆形普制金币最大发行量增加至50万枚,1/2盎司、1/4盎司、1/10盎司及1/20盎司圆形普制金币最大发行量均增加至60万枚,1盎司圆形普制银币最大发行量增加至600万枚。这一发行数量几乎是2010年的整整一倍。1盎司圆形普制银币也从300万枚扩大至600万枚。
虽然央行发行的熊猫金银币满足了普通老百姓的收藏投资需求,但大家似乎都只热衷买,还暂时顾不上卖的问题。据了解,目前熊猫币在全国没有正规的回购渠道,要想将手中的金银币变现只能到二级收藏品市场进行回购,不过在收藏品市场上没有官方的回购报价,只能以买卖双方的意愿来协商定价。
2、银行暂不接受金银币抵押
虽然熊猫金银币是央行发行的,但在目前的不少银行抵押贷款列表中,抵押物一栏里熊猫金银币并不在列,而且其他种类的金银币也不在其中。据金融人士表示,目前几乎所有的银行对所有金银币都不接受作为抵押物,其中也包括了央行发行的熊猫金银币。不过通过该行购买的实物金条、账户金都可以作为贷款抵押物。
3、典当行只认可金银币的贵金属价格
现在大部分的典当行在做金银币典当业务时,只考虑单纯的金银重量,金银币的成色,不会考虑其所谓的收藏价值,以及因其收藏价值而带来的升值空间。
虽然投资者在购买金银币时,花的钱要比普通的实物金条要多,但对典当行而言,收藏价值是一个难以界定和评估的价格,因此一般都只按金银币实际的重量和当日国际金银价格计算。
考虑到金银币流动性受限较大,特别是一旦发生急事,要想短时间变现难度较大,所以广大投资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因为金银币价格飞涨而盲目投资,特别是养老投资的年长者,在投资金银币时,更要慎重,因为一旦未来几年,金银币市场遇冷,若急等看病钱的老年投资者要急着变现,可能会遇到有币难卖的尴尬局面。对于年轻人而言,购买金银币可以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但若未来几年有购房、或需用大量现金的话,最好谨慎购买。
4、短期投资风险
在金银币市场行情高涨阶段,溢价发行的金银币价格也偏高,部分投资者一般会一次性都会购进几十枚金币,根据金币的重量及市价的不同,有时一克金币销售到600元都是正常的,虽然金银币不会贬值,但是升值空间有限,投入的钱就不会在相应的时间得到较好的回报。
另外还有购买假货导致、价值高估等导致的资金损失等奉献。
最后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从目前种种因素来看,金银币的社会认知度依然不高,长线收藏者非常有限,使之成为了一个价值洼地,中国当代金银币收藏有望迎来历史性机遇。但在实际投资和收藏者需要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原则和方式至关重要。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李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