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福洪
前几天,我把中国目前“供不应求”的行业(职业)与产品(物品)列举了一些,列举这些“供不应求”的行业(职业)与产品(物品)的潜意识是为社会管理者,尤其是后发地区的党政官员,提供一个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往往落后地区的人群,一般都认为当地没有发展机会,没有条件,致富无门。也有一些投资者、企业家也只两眼注视着政府的政策调控方向和城市里的机会,没有去自主地寻找、发掘赚钱的机会。
其实,中国的商机无限,不要以为只有马云这样的聪明人才能发大财,也不要以为只有高科技才能致富,越土越落后的生产方式也能发财的。就看你怎么思考问题,“供不应求”的项目就是发财的机会,只是思考路径不同罢了。城乡对比,经济发展落后就是比较优势,青山绿水就是生产力,落后生方式就是资源。落后本是先进之母,对人来说,落后与先进共存就是享受。
如《中国供不应求的行业与产品》一文14、洁净空气。
2013年1月,“雾霾”四次侵扰北京,一个月有25天为“雾霾”天气,加上3-4月的沙尘天气,北京缺水资源、水质差,交通拥堵严重等,北京的确不是最佳居住地。
那么,全国许多联片贫困落后地区,往往就是没有现代工业的地区,没有工业,污染一定相对不重,空气新鲜。如果当地水资源充足,植被好,气候宜人,那么,当地就是宜居地。同时,若通高速路、通铁路,离机场不远,那么,就是宜商地。于是,该地区就具备近期高速发展的条件。
第一, 可以以宜居、宜商为诱饵,向全国招商。
第二, 可以直接找北、上、广、深等高房价城市的大企业搬迁到该地,也可不迁,只把当地作为后方基地,或新发展基地即可。
第三, 可以直接找中央企业,把总部或一部分业务搬到该地,中央企业,有的一两家企业就可以建设一个新城市。
如《中国供不应求的行业与产品》一文11、优质蔬菜。
马云说:“这次北京的雾霾,我特别高兴,我从来没有那么高兴过,因为北京以往我们呼吁水,呼吁空气,呼吁这一切食品安全的时候,没有人多少相信,因为特权阶级他们有特供的水,特供的食物,这次雾霾,他们没有特供的空气了”。
特供,农产品的安全性太重要了,我们的企业想采用特供的模式生产供应农产品吗?我们的企业就专为老百姓做特供。
如有企业或大型企业集团,在某一农区投资建一基地,种植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农产品,不用饲料养殖的肉食动物。以特有的包装、特有的透明时空,而不仅仅是商标品牌,只在自己独立的商店里出售,绝不外供任何商家货源,从生产到销售全环节实行垄断特供。
中央2013年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概念,鼓励城市资本、人才下乡,正为城市企业开辟了新的投资空间,也是新的发财机会。不要以为赚钱需什么高技术,落后地区与土法生产方式,与先进与发达地区对照着发展,城乡两域就是要向两个极端发展,互补互进。
其实,本人列举出的25项“供不应求”的行业(职业)与产品(物品),不同的项目适用不同的领域,适用不同的人群。如《中国供不应求的行业与产品》一文4、 官职岗位。表面看起来似乎与普通人群没有关系,其实,从中央到地方,从家庭到企业,无不存在官职岗位稀缺现象。很多家庭家务劳动分工不明,年轻夫妻有的为家务劳动争吵,甚至离婚的都有,为什么?职务不明确,老公要对老婆明确一些职务,给岗、给职、给权,老婆也要对老公多给岗、给职、给权,互相授权,互相监督,家务和事业都不当搁。
现在,只是对现有官职岗位多人任职,没有想到从提供新的,有利于促进事业发展的事,多设几个创新、创造、开拓型的官职岗位,甚至同一岗位重复设置,让其竞争。小平同志设特区,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增加新的官位官职,如果把深圳\珠海\青岛\厦门\武汉\苏州等城市改成直辖市,或在珠三角\长三角设城市群,那将又是一个新起飞点,这里就不深入赘述了。
2013年2月24日元霄节傍晚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