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
(1995年发表于《万科周刊》)
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光,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这是大哲学家康德说过的话,看到这句话,我仿佛看到康德在一个有星光的晚上,坐在葡萄架下喃喃自语,那时他已经老了。
岁月仍然不老。
崇高还有,道德还有,权威还有,可这些古代人的法宝,在现代社会就象三月的风筝被人们越放越高,离人们越来越远了。
据说,有一位学者去讲课,讲课前他问:现代社会最缺乏什么?台下的人异口同声地回答:缺德。这位学者顿时泪水涟涟。
别人说,现代人眼中,权威随着红色年代一去不复返了,高尚做作得比庸俗更为低级,道德只不过是压在箱底的童年旧照片。
现代人被金钱这根无形的绳索牵着,一路小跑,奔向自己永恒的归宿。
每个人在进归宿之门的时候才顿悟,原来自己所追逐的,是自己的心,心不定,自己永远也追不上,只有自己先静下来了,先找到自己,就会发现目标亮堂堂地敲打着自己的前胸后背,敲出夜色清亮如水,星光闪闪。
我于是想起一位同学,她是法律系毕业生,毕业前到深圳实习,结果她被深圳所感动,回来后说,去深圳是她唯一的选择,不管花什么代价。人们当时不把她的坚决当作一回事。几天后她把几年抗战的男朋友蹬了,半年后,有人在深圳街头看见她亮艳艳地傍在一个大款身上。表情、行动与当年还算沉静的她判若两人。
前几天还有一张报纸讲过,一个妇女结婚后被现代社会冲昏了头,嫌自己的丈夫太穷,于是离婚。 一个人北到宁夏、甘肃,南到福建等地,先后把自己卖给别人,然后再逃跑,再卖给另外一个人。报纸的标题叫做《出卖自己的女人》。
羞耻心是道德的最后一张王牌。
现代社会把传统的道德伦理、价值观一夜之间全部打碎,使很多人一时建立不起新的价值观,于是被别人的价值观和意识牵着鼻子走,脚闲不下来,心静不下来,不断地追逐。
对一种东西太执着的追逐,使现代人陷于浮躁。如对金钱的追逐,对权力的追逐,对感情的追逐,对自身价值的追逐,甚至对追逐的追逐。很多人成为牺牲品,同时又不断地制造这种病毒,传染给别人。
一般人都知道,小孩出生时是双手握紧来到世上的,他总想抓住点什么,但一个人离开人世的时候,双手是撒开的,大概在感叹什么也没有抓住,什么也不能带走。于是人们总想留下点什么。有些人留下名声,有些人留下金钱,有些人什么也没留下。
所以不断地有人间自己为什么活着,一千人有一千种答案。有些人问到最后,连自己活下来的勇气都没有了。
有些人却发现,人活着,就是一种对自己的意识。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就感觉到自己活着。自己活得好,就是心里舒服。
希腊传说中有一位神,犯了天规,上帝惩罚他推一块大石头上山,可每当他把石头推到山顶,石头又滚了下来,于是,也又推上去,但又滚了下来。不断地重复。上帝以此来惩罚他。
与其说,是对他肉体的折磨不如说是对他心灵的折磨。
神话传说有时比哲学更深刻。
什么时候能静下心来,观照自身?心境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心静。
哲人都是大自然的爱好者。
庄子一天晚上梦见自己化为蝴蝶,醒后说庄子就是蝴蝶,蝴蝶就是庄子。
庄子因为对自己不断地认识,所以他成为了哲人。他充满了灵气,他的作品充满了灵气。
灵气不是在规律、不是在机械重复中产生的。可先进的机械把人也机械化了。这是科学的威力,也是科学的弱点。这是制度的威力,也是制度的弱点。
很多人逐渐把生活过成了规律,过成了机械化的劳作。上班、下班、买菜、吃饭、睡觉……有了固定的时间、固定的上班路线、固定模式。
生活需要灵气。需要灵气象晨雾般笼照着我们的山村。山村才会显得更加恬静。
但灵气产生的前提是勇气和热情。
因为缺乏勇气,街头有人围观,却没人肯伸手帮一把。正义常被邪恶所污辱。
因为缺乏热情,围观的人表情木然,有的甚至围观的兴趣都没有了,急匆匆地为名忙,为利忙,为自己的小家忙。
城里人退守自己的小家,把小家营造得富丽堂皇。可不知对门住的是谁。
在拥挤的人群中,我倍感孤单。很多人如是说。
现代人流落街头。
现代人远游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