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的语言文化研究正处在解放以来的最好时期
胡安顺
各位领导、来宾,各位会员,朋友们:
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今天我们终于迎来陕西省语言学会“陕南语言文化研究部”成立的日子,请允许我代表省语言学会对研究部的成立表示衷心的祝贺!
汉水流域在中国历史上曾创造过灿烂辉煌的文化,并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无论是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还是刘邦建立的大汉帝国,亦或是三国时期的蜀国,都和汉水流域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也都和汉水流域密切相关,如秦末的商山四皓、西汉的刘邦、韩信、张骞、东汉的蔡伦、三国的刘备、诸葛亮,等等。
安康是汉水流域的重要地区之一,山青水秀,具有浓郁的汉水文化传统和健康的风俗习惯,同时又是中原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的交汇地带,方言特点突出,语言资源丰富。安康在近代曾出过沈兼士这样的大语言学家,沈士远、沈尹默这样的大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这不仅是安康的骄傲,陕西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康在语言文化建设和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如开展安康当代小说研究、安康方言研究、安康佛教文化研究、安康蚕桑丝绸文化研究、紫阳民歌研究、紫阳宗教文化研究、宁陕城隍庙文化及民俗研究、子午道研究、“三沈”研究、建立“三沈”纪念馆、创办《安康文化》期刊、举办“纪念沈兼士诞辰120周年暨第二届‘三沈’学术研讨会”、承办“第四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等。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了不少知名的作家和学者。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安康学者和外地学者的共同努力,安康方言研究近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引起了方言学界的广泛关注。所有这些活动,作为安康地区最高学府的安康学院在宣传鼓动、组织策划、人力财力等方面都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目前,安康市的语言文化研究正处在解放以来的最好时期,发展势头迅猛,研究内容广泛,成果丰硕,学术含量高。研究队伍已不仅局限于高校教师和专业人员,而且有许多中学教师加入进来,增强了研究的力量。陕西省语言学会“陕南语言文化研究部”正是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而成立的。它的出现旨在将安康地区语言文化研究的各种力量组织起来,形成集团军,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研究状态推进安康地区语言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战略决策做出贡献。
随着国外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资本的引进以及工业产品、文化商品的流入,目前西方的思想观念也正在侵蚀着我们民族的机体,使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有一些人已不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民族的精华,还有一些人甚至瞧不起我们的传统文化,瞧不起传统思想观念,瞧不起汉语,瞧不起汉字,崇洋媚外,数典忘祖!如果允许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将是非常危险的。
党和国家始终把继承传统文化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强化传统文化,例如在中小学增加古诗文的比例,把端午节、中秋节列入法定假日,设立百家讲坛讲授传统文化,禁止在黄金时段播放国外动画片,在国外建立孔子学院,近期教育部又下文件将京剧这一国粹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等等。另外,许多有识之士也为保卫和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例如呼吁中华诗词走进大学校园,掀起国学热等。
有鉴于此,我们研究部的研究一定要突出传统特色、地域特色和实用性,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适应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具体来说,就是要把以安康为主体的陕南语言文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要和安康的中学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方法上要及时了解研究现状,不断提高研究能力,勇于创新,敢于跨越秦岭,冲出潼关,向国内一流水平看齐。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上世纪初期,安康山水曾孕育出了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这样一门仲昆三星齐辉的大学者和诗人,在当今这个时代,安康山水也一定能够孕育出高水平的专家、学者、作家和诗人,因为今天的物质生活和研究条件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关键是要立足民族文化,建立民族自信。
安康学院、安康学院中文系为陕西省语言学会“陕南语言文化研究部”的成立作出了巨大努力,相信在安康学院、安康学院中文系的继续支持下,“陕南语言文化研究部”今后能够带领全体会员为发展安康地区的语言文化研究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
谢谢大家!
(本文为在陕西省语言学学会陕南语言文化研究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作者:陕西省语言学学会会长;潘世东转载于安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