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亲情女儿为啥成了啃老族


 

感情亲情女儿为啥成了啃老族

中国久爱女性网 时间:2013-03-12 17:08来源:网易

 



    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让儿女的孝心变成老人满意的笑脸?10月19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费建法做客本报,就这一问题与读者在线交流。 

    遗嘱纠纷背后是家庭关系的失衡 

    李女士:我母亲今年快80岁了,最近一直为一套房子的事纠结。我大哥买房,父母给了20万,二哥买房给了10万,不过二哥的房买在了上海,大哥的房买在了太原,还有我和弟弟,都自己在上海买了房。前一段时间,母亲立下遗嘱,把上海的现住房,作为遗产均分三份给二哥、我和弟弟。结果大哥知道了,就来上海讨房子,结果没谈下个样子,大哥就把在上海读书、住在表姐那里的儿子带走了,且不让他认奶奶,为此母亲很伤心,我们该咋办? 

    费建法:通过进一步沟通了解到,李女士的父母早年都在太原工作,后来又一起调动到了上海。当时大儿子已在太原成家,政策不允许带成年子女去上海,因此父母就带着其余的3个子女到上海落户。过了些年,大儿子要在太原买房,母亲就给了他20万;到老二在上海买房时,母亲给了10万,后来老二把钱还给了母亲。家里其他两个孩子买房,母亲都没再出钱。母亲是考虑上海的3个孩子买房她都没出钱,就立遗嘱把上海的房子均分给了老二、老三和女儿李女士。 

    表面上看,这次情感纠纷因财产问题引起,可往深处看,却看到了这个大家庭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之道首先是让母亲明白自己在处理财产时存在的问题,而如果有可能的话,得重新考虑分配财产;其次就是那个从来不发言的父亲要发挥作用,夫妻二人要合情合理地处理财产,因为财产问题是现在问题的近因;再次,这件事情值得儿女们去反思,尽管父母有问题,但作为子女,也应该尽早独立,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心理上。大儿子虽然感情上有些失落,但也应该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十指连心,每个孩子都是骨肉,母亲也是想在财产分配上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其他3个子女知道母亲的遗嘱后,应该帮母亲分析分析,考虑一下大哥的感受,大家都在上海,只有大哥一人在太原,本来在亲情上就有疏离感,如今遗嘱上也没有他的份儿,大哥就会感觉被这个家遗弃了。 

    家里应该先讲情,然后再算物质上的账,这样亲情才不会受到伤害。 

    女儿为啥成了啃老族 

    李女士:人常说养儿防老,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谁知道我养的这些丫头,如今倒算计起我的退休工资了,不仅每天中午3个姑娘都在我这儿吃饭,而且,她们现在还想要我的工资,说是她们的买菜钱……我咋就养了这些白眼狼? 

    费建法:李女士今年78岁,老伴已去世5年。她和老伴都是国企干部,每月的退休金有4000多元,没有儿子,有4个女儿。李女士对她们特别亲,退休前两口子费心费力地给她们安排了工作,每天都让她们来家吃饭,各自成家后也还这样,最近大姑娘看孙子才不来了。几个姑娘每天就是轮流买一些鲜菜,其余的主食、煤气费、水电费都由老两口承担,5年前老伴去世后,就由李女士一人承担,姑娘们从没给过老人零花钱。 

    姑娘们的行为让老人除了生闷气,还有失望和缺乏安全感。女儿对母亲的退休金动起心思,侵犯了老母亲的心理边界和独立支配自己金钱的权益。作为女儿,要尊重母亲的心理底线。 

    平时,老人和女儿们经济上的界线不是很清楚,再就是沟通不够,自己的感受她们并不清楚。李女士也应该向女儿了解,这些年来让女儿在自己身边吃饭,女儿们各自心里是什么感受,这样一家人才能增进了解。 

    这么多年来,女儿们回家吃饭目的是为了陪母亲,满足母亲盼女心切的心,并不是贪图什么。她们各自有家有老公孩子,作为妻子、妈妈身份的女儿每天中午不回自己家而必须来陪母亲,时间久了也不是个办法。也许大家聚在一起吃午饭的习惯该改一改了。

(本文转摘自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