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风格高 儿女尤当孝


    给其所需,非己所欲才是孝


“买点吃的我高兴,衣服买一回我跟他们吵一回。”牛秀英说,自己身上穿的、衣柜里挂的全是媳妇和孙子买的,而且多数是红色,“年龄大了,衣服穿不烂,新的、艳的又穿不出门,净白花钱。”

 

  “儿孙给老人买衣服,想让她穿得体面些,却不知她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心理咨询师、山西工商学院心理学客座教授费建法表示,人到老年,离开社会主流,会有很大的价值失落感,他们最怕被隔离,被边缘化,但又体谅儿女生活不易,不愿徒加负担。作为子女,应当主动体察、关心,和老人保持一定接触频率,给予他们足够的社会支持。这种支持的基本原则是“给其所需,非己所欲”。

  “老人在物质上不求高档次、高消费,更多是精神追求。”采访中,费建法举了个例子,朋友的父亲有收藏爱好,但几无专业知识,朋友颇为头疼,屡加阻拦。“也许存了一屋子假货,但老人有成就感,能活到百岁,你觉得哪个更值当?”听后,朋友顿感豁然。

  “要支持老人的兴趣爱好,引导他往专业方向走,同时也须关注其情感链接。”费建法认为,子女应帮助老人维护和孙辈、亲戚的联系,这和父母子女关系同等重要。每逢清明、端午等节日,碰上婚丧嫁娶事宜,要考虑父母是否需回老家,“提前安排好陪他回去,老人会非常高兴。毕竟其人生价值也体现在社会联系上。”费建法说。

  本报记者 邬帅莉

  (邬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