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告诉未来


让历史告诉未来
——论中日战争及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不可能爆发
 
近来,由于钓鱼岛争端,常有人提出中日战争问题,甚至有人进而提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问题。其实,中日战争不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更不会爆发。因为不具备爆发的条件。下面我们看一下过去那场中日战争和前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爆发的,就知道今天不具备爆发战争的条件了。
首先看中日战争。日本侵华的想法由来己久。从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开始,他就亲自给中国明朝皇帝和朝鲜国王写信,表示不满足于在日本岛上了此一生,希望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他两次派兵征韩,都被中韩击退。到了近代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更是明确其理想是扬波涛于万里,布国威于四方。不仅准备侵略中国,还要北进俄罗斯,南下东南亚,争夺太平洋。后来的田中奏折公开宣称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洲。20世纪初期,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全都知道中日战争迟早要打。所以才有孙立人从清华大学去美国留学本来是学工程的,自己改为去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军事;所以才有戴安澜给四个孩子起名覆篱靖澄(长子戴覆东,长女戴藩篱,次子戴靖东,三子戴澄东);所以才有蒋介石以孔明出师兴汉,岳飞精忠报国自况。再看今天,日本完全不具有当年的想法和条件。中日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为零。
其次,看两次世界大战。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德国完成统一,抬头看世界时,世界已经被英法美瓜分了。而德国人是世界上最能干的民族,也是最好战的,当然不能接受当时的世界格局,从而战争不可避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美主持的巴黎和会,和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结束后的善后一样,对战败方惩罚,战胜方瓜分利益。面对凡尔赛合约,法国元帅福熙说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德国人被惩罚后,产生更大的仇恨,准备更大的战争。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希特勒挑起的,其实希特勒不过是德国人选出的带领他们打仗的头而已。早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德国国防部就已经制定了进攻方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鉴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们终于认识到惩罚不能带来和平。所以才有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所以才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所以才有欧洲复兴计划(熟知的马歇尔计划)。由是,大国之间的仇恨消弭了,国际不公有了解决途径。重新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没有了。
 
补充(狗尾续貂):
1、当年朝鲜战争爆发,蒋介石等人希望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只能说明他和国民党人缺乏世界眼光。虽然国民政府1944年派人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但是不得要领。
2、局部战争、宗教战争、边界冲突时有发生,与本文无关。
3、日本右翼的主张也不过是正常化而已,与当年的军国主义不同。
4、本文的论述属于经验的方法,用历史推测未来,确实不能够象平面几何证明那样严格和可靠。但是,有句谚语说得好,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5、未来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科学、技术、经济、哲学、宗教、思想等等是人才辈出的领域。战争领域将英雄无用武之地。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拿破仑、库图佐夫也好,项羽、韩信、岳飞、铁木真也好,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也好,古德里安、曼斯坦因、隆美尔、蒙哥马利、麦克阿瑟、巴顿也好,石原莞尔、东条英机、冈村宁次、土肥原贤二也好,朱可夫、图哈切夫斯基也好,张自忠、孙立人、林彪、彭德怀也好,都将是过眼云烟。他们英雄盖世,但终归尘土。不仅他们本人已成过去,而且后继无人,永远拜拜了。
6、英雄的缺失意味着民众的幸福。没有伟人的国家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