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运营商、设备商、终端企业纷纷先后发布半年报,营收降低、利润下滑、裁员转型成为关键词。于是,业内人士吐槽、媒体唱衰见怪不怪。事后诸葛、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这是社会舆论常态,无须理会。
通信产业报总编辑辛鹏骏在评论文章《电信设备商业绩下滑引思考瘦身成转型关键》称,全球主要设备商盈利能力集体下滑,这还是近十年来第一次。如爱立信总裁卫翰思所说:“整个行业正在面临一个艰难时刻”。
全球通信设备行业面临艰难时刻
根据公布的半年财报,爱立信上半年利润下滑64%,利润率第一次跌到了较低的个位数,5.9%。华为公司虽然实现了收入的增长并微弱领先爱立信一跃成为设备商全球第一,但上半年营业利润率仅实现8.6%,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2%。中兴则明确发布业绩预警,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0%-80%。诺西、阿郎继续亏损,诺西收入下滑8%,利润下降34%,阿郎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无法实现既定的营业利润率目标。
瘦身,可以缩减开支,减少亏损,但只是权宜之计,不具有可持续性。作为国际性的大公司,减少投入的同时,营收肯定会走低。
几天前,《证券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我,让谈谈通信业财报看法,尤其是对中兴华为这样的国际性企业,有何感想。
我认为,第一,透过这几家行业巨头业绩的下滑或预警,可知整个通信设备行业正在遭遇增长的困局。从最近十年的发展来看,全球电信设备行业规模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几乎没有增长。另外,受到欧洲经济危机影响,全球3G网络建设饱和,4G迟迟不发牌照,运营商利润减少。未来几年时间里全球电信设备市场增速将持续下滑,有限的市场空间已经影响到了五大巨头的进一步扩张,全球设备商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蛙声一片。
中兴、华为并不悲观
虽然说如何持续发展,如何转型是全球通信设备厂商都在面临的难题。但是,中国两大国际化公司中兴和华为似乎并没有业界想象那么悲观。
首先,中兴华为都在转型,目前来看,转型还是比较成功的。在终端、物联网等领域和移动互联网方面,已使得其成为区别其它设备厂商(爱立信、思科)的重要特征。华为转型企网,进军云计算,在智慧医疗等方面可圈可点。据易观国际数据,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华为以12.16%的份额排名第二。与此同时,中兴通讯在手机方面表现强劲。IDC发布2012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机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兴通讯首度挤进前五位,主要是入门级智能手机在中国内地受到欢迎,在美国和拉美表现也比较亮眼。
其次,从中兴、华为目前状况来看,4G所面临的机会将高于同行。按照华为中报所示,截至2012年6月,在全球已经发布80个LTE商用网络中,华为部署了38个,可为全球2亿人口提供LTE服务。
而中兴在4G方面表现更为强劲,2010年曾进军爱立信大本营瑞典。截止2012年4月,中兴通讯已为19个国家的33个全球领先运营商建设TD-LTE实验局和商用网络,签订了8个正式商用合同,其中日本软银、印度巴蒂、瑞典Hi3G等。另外,中兴通讯还获得巴基斯坦第二大运营商Telenor Pakista的巴基斯坦2G/3G/4G全国网替换以及新建项目。在国内,中兴刚刚获得了中国移动香港TD-LTE/FDD LTE双模网络的承建权,这是亚太地区第一个双模LTE网络,是中国移动第一个正式商用的4G网络,对内地4G建设具有强烈的示范和标杆作用。
随着4G网络提速,中国4G牌照发放,中兴、华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网络和终端方面占据优势,应为最大受益者。
最后,中兴华为尽管出现了利润下滑,不完全是“阴谋论”,但与国外封锁打压、受到政治因素影响较大,尤其是中兴不断遭遇到海外刁难,不仅招标采购受到影响,终端销售也受到连累。国际设备企业巨头对运营商依赖性过大,缺乏新的增收点,加上成本过高,纷纷合并和裁员,一旦难以支撑,破产和转型是迟早的事。
对于中国企业,这或许就是一场“流感”,会造成一定的心理恐慌,产业链萎靡,甚至一些中小企业因此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中兴华为作为中国高科技标志性企业,盘踞深圳,树大根深,暂时不会发生大规模的裁员和动荡,凭借着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渡过难关并不难。
中兴华为没有传说中那么悲观
评论
编辑推荐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