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持续疲软 经济仍有下行压力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数据显示,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创7个月来低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比上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仍在经济扩张与收缩的临界点50%之上。与5月份PMI比上月大幅回落2.9个百分点相比,6月份PMI的回落幅度明显收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信息部分析报告认为,这显示出中国经济虽有下行压力,但趋稳基础正在形成。
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有所上升,其余指数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回落较明显,降幅在3个百分点左右。
分行业看,纺织服装服饰业、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等10个行业高于5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10个行业低于50%。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高于50%;中型企业位于50%;小微型企业低于50%。
针对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情况,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认为:“6月份PMI指数继续回落,但幅度明显减小,预示未来经济增长可能降中趋稳。近期稳增长的政策陆续出台,投资增长降幅减小,消费实际增长率略有提高,出口增速明显反弹,这些也支持未来经济增长降中趋稳的预期。新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仍在回落,表明影响企业生产预期的因素仍然较多,企业生产的恢复预计还需一定时间。”
新订单指数回落到50%以内。本月新订单指数为49.2%,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从行业看,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9个行业高于50%;纺织业、医药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12个行业低于50%。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的总量已今非昔比,所处的发展阶段也大不相同。去年中国GDP已超过47万亿元,而改革开放初期仅3600多亿元,经济增长每1个百分点的分量大不相同。据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的研究,随着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每十年会下降1个百分点,应属正常。
当然,经济运行有着巨大惯性,仍须警惕经济增速下滑过快。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对“稳增长”要给予足够重视,防止经济增速下滑过快带来的对就业、企业经营、财政金融等领域的冲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王军分析指出,6月份构成PMI的主要分类指标中,从业人员指数为49.7%,落至临界点下,说明经济减速开始对就业发生影响,值得高度关注;出口订单指数为47.5%,创下去年12月份以来的最大降幅,5月份出口的反弹能否持续有待观察。
被视为中国经济最大难题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从1月份的4.5%快速下降到5月的3%,出乎多数人的预料;而经济增速从去年四季度的8.9%降到了今年一季度的8.1%,同样出乎意料。这两项指标基本代表了上半年中国经济的整体表现:跌宕起伏,有喜有忧,不同领域的表现常常出人意料。
业内分析,7月份来看不排除央行有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上半年整个经济数据公布之后,财政政策仍然会有利好市场的这个动作。“尽管出现了经济趋稳的一些苗头,但仍有不确定性,‘稳增长’的措施要抓紧落实。同时,要抓住经济增速回落的有利时机,推动结构调整,深化改革”。
从6月份PMI看中国经济走势
2012中国经济:跌宕起伏上半年
中国PMI再创年内新低 实体经济持续疲软
6月PMI50.2%创7个月新低 显经济仍有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