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经济是基础,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谈论文化,好像有点过于奢侈。但是,当你吃饱穿暖了还不谈文化,这就像孟子说的,这与牛和马没有什么区别。孔夫子讲,既富之,且教之,如果那个时候再不提升文化,那就麻烦了。
甲午战争后的一百年里,中国人一直处在焦虑的心境里。追求富强的焦虑心情弥漫在整个社会中,它刺激了两个东西,一个是民族主义情绪,还有就是一个就是实用主义态度。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成了社会的主流心态。做人文科学的,最担心的就是人们觉得文化不重要。既然文化不重要,做人文学科的人安身立命的东西不就没有了吗?但是我们的问题是,仅仅空洞地说文化很重要、人文精神很重要、文化素养很重要,有用么?现在很多人在用空洞的口号、空洞的说教来讲文化的重要性,却始终没有用具体、有效的方法,用能够吸引人的东西去为人们提供文化。
在这方面,日本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日本的教育不那么急功近利、实用主义地追求升学。他们有“修养课”。说实在话,在很大程度下,文化是一种生活的习俗,文明说到底就是修养和规则。我们有时候会把“文明”和“文化”混成一团。文化是保持每个民族不一样的、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它可能不是具体的知识,可是有办法变成对人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