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是一种竞争,而军事是最高形式的竞争。所以,军事著作是管理思想的重要源泉。
下面我们就以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为例,去感受东方管理的神奇魅力。这魅力有三:真正的天才之作、真正的全胜大师、世界管理思想的巅峰。
2000年,《国家评论杂志》(The NationReview.com)评选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如下。
排序
|
著作
|
作者
|
国家
|
1
|
孙子兵法
|
孙武
|
中国
|
2
|
战争论
|
克劳塞维茨
|
德国
|
3
|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
马汉
|
美国
|
4
|
论持久战
|
毛泽东
|
中国
|
5
|
战略论
|
利德尔·哈特
|
英国
|
6
|
战争艺术概论
|
若米尼
|
瑞士
|
7
|
军事战略
|
索科洛夫斯基
|
俄罗斯
|
10
|
制空权
|
杜黑
|
意大利
|
9
|
大战略
|
约翰.科林斯
|
美国
|
10
|
制胜的科学
|
苏沃洛夫
|
俄罗斯
|
神奇之一:真正的天才之作
十大军事名著中,《孙子兵法》字数最少,成书最早,却排名第一;字数第二少的是《论持久战》,而这只是毛泽东的一部业余作品。和其余的那些皇皇巨著相比,我们只能赞叹,这两部书是真正的天才之作。
神奇之二:真正的“全胜”大师
《孙子兵法》讲“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就是孙子的全胜思想。在上述的十位作者中,唯有孙武和毛泽东配得上是不战而胜的全胜大师。
下面做简要分析。
在上述十位作者中,真正的战争指挥者(指挥上万人以上)只有五个,分别是孙武、毛泽东、若米尼、索科洛夫斯基、苏沃洛夫,其余五个人都没有此指挥经历。没有真正的军事实践,只能算是军事思想家,而不是军事家,其兵法更多的是理论研究,即纸上谈兵。
在指挥过战争的三位外国人中,俄国的索科洛夫斯基、瑞士的若米尼一生主要是作为副官、参谋长参与战争指挥。其中,索科洛夫斯基作为独立的司令官仅指挥过一场战役,即1943年的斯摩棱斯克战役,且只是艰难取胜;瑞士的若米尼曾在1828-1829年的俄土战役中担任参谋长,参与和指挥了俄土战役,但在其亲自指挥的巴尔干战线上,俄国苦战三个月,损失三分之一的军队才艰难取胜。可见上述两人的军事思想,中看的成分更多些。三人中,唯有俄国的苏沃洛夫一生从事60多场战争,且屡战屡胜,算得上是百战百胜的将军了。
再看看中国的孙武和毛泽东。他们不但是百战百胜的统帅,更是人类历史上始终能做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不战而胜”的统帅。毛泽东我们就不多说了,战胜了多少强大的中外对手。孙武以三万之众,打败了楚国20万军队,并攻入楚国都城,被历史誉为“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可见,在十大军事名著的作者中,唯有孙武和毛泽东不但是“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更三是“不战而胜”的全胜大师。
神奇之三:人类管理思想的巅峰
毛泽东和孙武的军事思想有一个共同的来源——《道德经》。《孙子兵法》开篇就讲,战争的五大关键要素是“道、天、地、将、法”。而毛泽东更说道“《道德经》是一部兵书”。在中国,《道德经》被誉为“帝王之学”。在国外,《道德经》也有着崇高的学术地位。比如,美国著名哲学家、史学家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或许,除了《道德经》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 黑格尔更加明确地说道“所有西方哲学家的思想,都可以从《道德经》中找到源头。”
n 所以,我们可以毫不讳言地说,由《道德经》、《孙子兵法》和毛泽东思想所共同构筑的东方管理的“全胜思想”,是人类管理思想的巅峰。而《道德经》是人类管理哲学的源泉。
本人经过10多年的研究探索,把老子、毛泽东、孙子的全胜思想,与现代管理相结合,创立了《全胜经营模式》,就是要试图揭示这种神奇的东方“全胜”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