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财富管理报告(五)


第五章  财产传承


高净值客户具有个性化的财富管理和传承需求,尤其是民营企业家,不仅有财富层面的传承需求,而且有家族企业股权管理和传承的需求。信托作为最有效率的财富传承方式,信托的私密性、量身定制特征可以很好的满足客户需要。

财富传承模式的探索,将有利于财富传承实践的推进。个体传承案例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也具有巨大的意义,是财富传承智慧的体现。

一、信托是最有效率的财富传承方式

财富管理与经济增长模式和税收模式息息相关。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仍然是增速相当高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念”要逐步让位于“共同致富”、“和谐社会”,而财富调节作用较强的税种,例如房产税、赠与税、遗产税会相继开征。财富转移税种对于财产传承模式的影响是很大的,智慧传承模式必须加以考虑。

在财产转移税(遗产税、赠与税)开征的情况下,有三种主要的财富传承策略可以供考虑。第一,代际贷款。这一点今天看起来有点可笑,但是在财产转移税开征、税收征管进一步严格的情况下,确是一种基本的策略。内在逻辑就是,通过贷款给子女,让他们购买收益率更高的财产,如家族的公司股权,从而子女可以以更快的速度积累财富,在税收优化的同时间接的完成财产转移。第二,信托。通过信托安排,合理优化所得税、财产税和延迟纳税,完成财产转移。第三,家庭合伙企业。通过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成立合伙企业,通过资产折价、持续转移等方法来进行税收优化。

有没有做出合理的财富规划,对于财富传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自从纸币本位占据主导以来,通货膨胀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如果假定3%的通货膨胀率作为假设前提,则期初300万元的购买力相当于100年以后的5766万元。

考虑到国内经济的发展潜力,参考美国标准普尔长期收益率在9%左右,我们假定国内的长期投资收益率为9%。作为高净值客户,其投资组合除了保值增值以外,还要提供可持续的消费资金,我们将支出比率假定为5%。如果300万元做成信托计划,达到9%的长期收益率,在每年支付5%的收益以后,还可以有4%的剩余,除了保证持续购买力以外,还可以略有上涨,100年以后,这笔资金可以达到1.5亿元。

14  财富传承模式示意图(对数坐标)

从另外一个角度,如果每次把财产均分给继承人,假设两个人平分,而分配需要收取30%的遗产税,这样,在每次分配时,个人实际掌控的财产都会大幅下降,而后再按照一定的收益率上升。考虑到隔代传承,按照100年间传承了3次来计算,100年后,单个继承人拥有的财富总量是650万元,即使8个继承人都达到了同样的收益率,则总量也只有5200万元,购买力是下降的,远低于信托模式1.5亿元的财富规模。

二、财产传承信托模式

(一)家族公司股权信托

公司治理机制的健全,使得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引入了职业经理人,促进了企业的繁荣,而信托机制的引入,使得受益权进一步独立出来,在保证家族成员收益的同时,保持家族对于公司股权和财产的控制。

15  信托持股三权分离示意图

信托对于公司股权的运用方式,具体模式将视客户的需求而定。总的原则是以公司股权设立信托,统一对于公司行使股东权利。而家族内的所有人通过享有信托利益的方式分享家族财产利益。可以有效避免股权分割或者股权出售而带来的降低家族在公司中的控制权等结果。通过信托方式,可以推举家族内年长者或者有威望的人主持信托利益分配,而由家族内最有能力的人担任公司领导职位,并聘任公司关键管理人员。

16  信托在家族、企业不同机制中的纽带作用

(二)家族公司财富信托

民营企业家创富以后,由于企业成长边界受限、企业成长历史环境难以再现、家族继承人不愿到企业接班等原因,家族可能会考虑放弃对于公司股权的控股地位,转而追求财富的多元化配置,通过财务投资享有国民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这种情况以单一股票为典型代表,初始信托财产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信托目标是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中,逐步完成信托资产的多元化配置,从而使得受益人获得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投资收益。对于单一股票,则采取在适当的时候降低单一股票的持仓比例,并分散持有。为减免交易费用,最佳方法是组织有类似需求的几个家族共同组成一个信托,持有家族股票,整个信托成为一个相对多元分布的资产组合计划。对于持股多元化本身来说,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同样也是很擅长的,由信托公司来操作,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更好的匹配不同家族成员的利益需求,而不必把股票分给每一个个体来单独处理,并通过财富理念的养成,来促进财富在代际间流转,而避免通过单个个体的过度消耗造成财富的不当流失。

17  家族信托财富传承示意图

(三)跨代信托

在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的情况下,即便采用信托方式,也可能产生传承中的税收,为了进一步优化,跨代信托应运而生。跨代信托减少了一次征税机会完成了税收优化,简言之,即从爷爷辈直接传承到孙子辈。跨代信托通常期限很长,甚至超过一代人,如果法律允许设立永久性信托,则永久性信托对于资产的代际传承可以起到更好的税收优化作用,包括税收减免和递延纳税两方面。

委托人留存年金信托

委托人将名下资产设立信托,指定其他亲属作为受益人,委托人保留从信托中支取年金的权利,而将信托到期剩余的财产交给受益人。信托年金,可以采取定额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按资产比例提取的方式。这种模式下,使用便利性受到限制、控制性弱,但是税务效率较高。在保证委托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以一种优化的方式完成了财产传承。

 

三、离岸信托离我们并不遥远

离岸金融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岸信托以财产保护为目的,广义上是指相对于本国之外而设立的信托,而狭义上则指在前英国殖民地或属地为核心地继受英国信托法的若干岛国(或地区)设立并运用离岸地的法律控制的信托。离岸信托能合法地对个人财产给予最大化保护,这是运用离岸信托的主要动因。

英联邦地区很多国家采用了信托概念并跟随英国的信托法律。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国家发展了自己的信托法来充分体现本地的竞争优势,提供信托等多种金融服务并成为离岸金融中心,与英国有关的主要有马恩岛、泽西岛、根西岛、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BVI)。

选择合适的离岸地是设立离岸信托的关键,考虑因素包括稳定的政治经济局势、好的信誉度、便捷的地理位置、良好的通讯连接、恰当的官方语言、与委托人的语言和文化的兼容性、卓越的支持服务(律师,银行等)、商业成本(费用)因素、有利的税法(几乎所有的离岸地都对信托免税)等。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有效的信托法,体现在:不承认国外的判决;承认和保护自我设定的信托;承认和保护授予人对信托管理保留实质控制和利益的信托;保密性;明确欺诈转让法和有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承认违反债务人本国法中强制继承法和婚姻财产法的条款等。

离岸信托是具有英国衡平法背景的国际操作模式,看似与中国的现实很遥远,但是离岸信托实际上离我们很近,尤其是对于超高净值客户隐藏着巨大的实用价值。

相对而言,离岸信托能够增加灵活性,降低商业成本与风险。离岸信托是早存在于欧美人士生活中的重要财产管理制度。对中国企业来说,离岸信托早是许多国际性大公司、及企业家们的平常操作,了解欧美企业是如何运用离岸信托作为降低商业成本、并妥善控制商业风险的操作,也可提示我们如何主动地运用离岸信托等工具,以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确保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权益与灵活性。

中国经济发展,财富管理的现实需要将为信托公司带来新的业务机会。例如中国大陆的房地产企业赴香港等地实现REITs上市时,往往需要运用离岸信托;信托公司开展较复杂的投行业务时,也需要理解和运用离岸信托等离岸技术。

越来越多的中国客户在企业上市前使用离岸中心,转移财产,合理避税的需求和做法已是不争的事实。信托、基金会、公司、合伙、合约、遗嘱都是我们传统概念中的实体组织形式,而在离岸信托看来却是实现财富管理目标的工具而已,不再是拥有实际资产的企业或实体,离岸业务创设的目的信托、信托与公司结合设立的私人信托公司等实例提供了充分的佐证。因此,虽然我们无法在现有法律环境下创造出不同的司法管辖区,但离岸信托对现有财富管理工具的深入挖掘,发现其中的优势,充分体现在交易结构设计安排上灵活有效的组合运用,成功满足客户需要,这些无疑是值得借鉴的。

正是由于信托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特殊性,这些仅有少数人口、没有任何经济资源的离岸岛屿,通过发掘出离岸金融业务作为政策引导,及对信托实务性的创新,带来了本地经济空前的繁荣,离岸信托是典型的在法律推动下充分体现信托制度创新空间对经济作用的产物。离岸信托满足客户需求,寻找市场机会,不断变革,培育自己竞争优势的做法也带给我们许多思考和启发。面对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立法者、监管者、财富所有人和信托公司都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做好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