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上网看财经新闻,无意中得知榕树投资董事长翟敬勇先生近期也已买入古越龙山,让我感觉有必要说几句。
除翟总以外,laobal梁军儒先生同样非常关注古越龙山,小小辛巴先生也于近期适度买入。他们三位在当前中国投资界,特别是消费品投资领域,都极具影响力,建树颇丰。他们在此时点不约而同地选择和关注古越龙山,值得投资人高度重视。特别是翟总,在买入古越龙山的同时,清仓了张裕和青啤。
过时和僵化的体制,是制约古越龙山发展的最大羁绊和毒瘤,改制和体制创新,是唯一解药。
古越龙山2011年年报公布后,广大投资者大跌眼镜,市场舆论一片哗然,股价连续暴跌,一些中小投资者在蒙受投资损失后,对公司的质疑和责难不绝于耳。
对此,我依然延续以前的观点,古越龙山在2011年的表现之所以低于业界普遍预期,其根源在于僵化的体制,在于浙江省委省政府、绍兴市委市政府的不作为。古越龙山在黄酒行业千载难逢大发展的2011年意外减速坐失发展机遇,绍兴市委市政府难辞其咎;股价下跌造成国有资产减值,绍兴市委市政府应负全责。
纵观国内酒企,无论是白酒还是啤酒黄酒葡萄酒,很多企业改制前,在僵化的体制下苟延残喘半死不活,改制或体制创新后就一飞冲天生龙活虎,张裕郎酒老窖金种子古井贡汾酒洋河酒鬼沱牌会稽山等等都是如此,不胜枚举。
各地方政府不仅仅在改制和体制创新上支持本地酒企,而且从税收征地资源协调营销和宣传上都不遗余力给予支持。
以茅台为例,新的贵州省委书记和省长连续两年亲自在全国两会上宣传茅台,为茅台涨价做解释,甚至在今年社会舆论对茅台极其不利的背景下,顶住压力在北京单挑那些提议禁喝茅台的人大代表;有了上面撑腰,茅台老总刘自力在贵州遥相呼应,与记者高调PK,反诘记者“三公消费不喝茅台喝什么?”这真是“官商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反观古越龙山,同样是今年两会期间,浙江省委书记和省长到某展馆参观古越龙山展位,丢下两句不痛不痒的废话后离开,从此再无下文。
天下黄酒源绍兴,做为黄酒的故乡,绍兴黄酒行业当前无序竞争内斗不断缺乏监管疏于引导等乱象,市委市政府应该认真“反思”。
提价是纲,其余的全是目。
在讲提价之前,先看看目前黄酒售价是否合理。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发表于1919年4月,讲述的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也就是在1900年之前的清末。当时咸亨酒店一碟茴香豆卖一文钱,一碗酒卖四文钱,一般做工的人喝一碗酒,孔乙己酒量大一点,一般喝两碗。
前几天我打电话到绍兴咸亨酒店询问茴香豆价格,前台小妹告诉我,酒店12元一碟,风味餐厅9元一碟。这个价格贵不贵,先看看这碟有多大。
前不久古越龙山茹拥政女士送给我一本精装大书《百年咸亨》,图文并茂,里面有一张资料照片,显示咸亨酒店盛装茴香豆的碟子真不小,与100多年前孔乙己“伸开五指(才能)将碟子罩住”的描述一致。这么大一碟茴香豆卖9元钱确实不贵,更何况是在路边小店随随便便一根拍黄瓜都要8元10元的今天。
前台小妹还告诉我,客人点的最多的那种黄酒,一碗为半斤,24元,另一款半斤34元。
按照鲁迅的描述,当时一般人的酒量是一次喝一碗,孔乙己酒量大可以喝两碗。假设当年一碗酒也有半斤,那么孔乙己可以就着一碟茴香豆一次喝一斤黄酒,考虑到黄酒后劲儿十足,这样的酒量是非常了不起的,都快赶上资本兄了。因此我怀疑当年的一碗酒不到半斤,但为了保守起见,假设为半斤。
当年一碗酒相当于四碟茴香豆,现在茴香豆为9元(保守起见不按12元计算),那么现在一碗酒要卖36元才合理。当年咸亨酒店卖给孔乙己这些“靠柜外站着”喝酒的“短衣帮”的都是些散装黄酒,类似于现在超市最常见的那种1.5升坛装1-3年花雕(或比这种更差),只有那些“穿长衫”的才去包间喝年份酒。
换算一下,半斤36元,1.5升为3斤,约为216元,也就是说,超市那种至少要卖到216元每坛才叫合理。
而实际上,超市价格远远低于这个价格,江西南昌甚至低至22元,才合理价格的十分之一,真让人目瞪口呆。
这里面还有个细节,鲁迅在咸亨酒店的岗位是给客人打酒,然后趁客人不注意的时候往酒里面羼水,由于手脚太笨被客人盯住没法羼,搞得老板没钱赚,没几天就转岗去“专管温酒”了。这说明,当年咸亨酒店黄酒的零售价与进货价(也就是厂家的出厂价)是差不多的,以至于不羼水就赚不到钱。
综上所述,那种常见的坛装花雕出厂价要216元才合理,而现在超市零售价才22元,出厂价估计在10元左右,理论上讲出厂价还有近20倍的上涨空间。
再综合考虑年份酒及原酒的情况,整体来看,古越龙山全系列产品出厂价对于现在的时点,至少有5到10倍的提价空间。
其实现在黄酒的低价位,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黄酒由清末明初无酒不绍的鼎盛时期没落到现在的料酒行列。顺便说一句,现在咸亨酒店碗装黄酒(年份太雕)零售价偏低,对应当前的时点,还有约一倍的提价空间。
提价是纲,其余的全是目。价格始终是所有经济活动中最核心的要素。
酒,特别是好酒,从历史上看,从来都不是生活必需品,历来都是奢侈品,价格不菲。几千年的中国酒历史,基本上就是这么个历史。
建议古越龙山今后所有的生产经营销售工作,都紧紧围绕提价来展开。如果提价导致销量下降,说明公司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定价权还不在手上,营销人员水平太差,需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措施并强力实施,使得提价能有效进行;如果提价导致消费者转投会稽山等其它黄酒,使得其它黄酒销量上升坐享其成,说明黄酒行业各自为战一盘散沙无序竞争,行业需进一步整合提高集中度,政府应出面主导并规范,否则,整个黄酒行业没有未来。
简言之,从行业层面来看,我寄望于省市新一届政府能有所作为,重视并大力扶持黄酒行业,积极推动黄酒骨干企业体制改革和体制创新,加快整合步伐,提高行业集中度,规范市场。从企业层面来看,我寄望于公司能连续不断地大幅提价,实现“产量小幅增长,收入稳步增长,利润大幅增长”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