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失牛熊线考验市场信心


  苦苦挣扎多日之后,上证指数上周五(23日)失守被称为“牛熊线”的半年线,成交量也较前期明显萎缩。至此,七连阳的大盘周线变成三连阴,并创出年内最大单周跌幅。市场上的谨慎情绪骤然升温,前期高呼牛市来了的声音变小。

  自从3月14日“两会”闭幕的当日放量下跌后,上证指数一直在半年线附近展开防守。然而,半年线终究没能守住。从消息面看,23日最大的利空是3月汇丰版PMI下滑至48.1,创4个月以来新低。PMI告急,尤其与投资、消费相关的一些子指数下降幅度较大,增加了短期内再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由于通胀的压力继续释放,在今年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预计中国央行将加快政策放松步伐。与2011年实行的历年来最严厉的紧缩政策相比,2012年将是全面宽松年,上半年至少有两至三次下降存款准备金率,今年年中将降息一次。

  不过,市场没有把宽松预期视为利好,而是更加担心经济增速下滑的风险。

  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并非股市投资者的新发现。经济增速下滑风险重新压制股市的主因在于两点:其一,下滑风险难以支撑股市反弹走得更远,令部分投资者担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其二,2月份股市上涨属于“两会”行情,包含对政策利好的期待因素,而“两会”期间没有出台进一步刺激经济的政策,使市场期待落空。尽管最新的PMI再次提示经济增速下滑,但市场对刺激政策的出台不再寄予太多期望。

  股市调整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两会”举行以来缺乏上涨领头羊。2月份反弹的最大功臣是地产股,而随着“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中明确表示“目前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地产股失去了追捧者。部分地产股近日出现的反弹,对大盘不具有重聚人气的作用。例如,中航地产(000043)22日上涨5.92%,23日“转手”跌停,误以为第二波上涨行情到来的追高者只能无奈被套。23日,跌幅居前的建材、水泥等板块,均为此前受地产股上涨带动的板块,反映出股市投资者已从对楼市调控松绑的期待中清醒过来。

  本轮反弹踏上牛熊线后没能走得太远,与蓝筹股未能用股价上涨来体现“罕见的投资价值”有很大关系。前期二线蓝筹股有所表现,但具有权重效应的一线蓝筹股未真正动起来。相反,3月份银行股的走势弱于大盘,且提前调整。到23日,上证指数本月累计跌幅为3.25%。本月披露年报业绩分别同比增长42.28%、37.71%、58.81%、64.55%、28.52%的浦发银行(600000)、兴业银行(601166)、民生银行(600016)、深发展、农业银行(601288),3月以来的股价跌幅分别为5.03%、5.03%、4.40%、6.37%、4.00%。23日,农业银行绩优年报亮相,其A股的股息率近5%,可当日的A股股价小幅下跌0.38%,香港市场上的H股大跌3.12%。

  值得一提的是,大股东及高管增持是本轮反弹的一个重要利好支撑,而在3月份变成了另一副景象。今年1月好不容易迎来2009年4月以来的首次高管净增持,但在2月和3月重新变为净减持,且3月份以来的净减持股数较2月份翻番。可见,这些高管不把“罕见的投资价值”当回事,反倒视大盘反弹为出局的良机。

  大盘失守“牛熊线”,再度考验市场信心,但未必等于2132的政策底成为摆设。当前市场的政策面依然偏暖,尤其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推进,对二级市场构成利好。此外,经济增速下行的幅度并未超出市场预期,股市调整对此的消化不会无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