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一期《新世纪》周刊报道,一个自动洗面器7.2395万元,一个色理石洗面台2.6万元,一个感应水阀1.28万元,一个卫生间纸巾盒1125元,最后组合成总价高达三四十万元的整体卫生间;上万元的15英寸液晶显示器,2.2万元一张的单人坐椅,6.8万元的冷藏展示柜……这些令人咋舌的价格,不是来自某高档别墅,而是我们乘坐的动车。《东方卫报》2月20日)
“没有最贵,只有更贵”,用来描述动车此番奢侈采购也许最合适不过了。用如此天价打造出的动车,不仅反映原铁道部刘志军时代的采购乱象,以及黑幕重重,更让人感到铁部系统铁路招投标程序存的弊端,远远超出想象。
在动车奢侈采购面前,由于身份角色的不同,关注的视角也不尽相同。作为专家学者,偏爱从制度根源中,探究“奢侈动车”采购中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而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只是想知道和了解,动车的奢侈采购成本,是否会加进票价中?奢侈采购是否会成为票价高昂的背后推手?
按照最为朴素的判断和推理,高铁运营当然也会考虑成本核算问题,奢侈采购到的天价零部件,难免要加载到票价中,最终让消费者埋单。有人算过,以武广高铁为例,票价最低490元,为普通车的7.2倍、空调特快的3.5倍,单价达到了市内出租车的的水平。而且高铁票价与国民收入也不相匹配,在日本,从东京到大阪约515公里,最快的“希望号”动车全程票价是14050日元,占日本国民人均年收入的千分之三左右。倘若以京福动车组软卧1185元为例,将占到我国2010年城镇居民年收入21033元的近百分之五。
正是因为现行高铁票价的不尽合理,学生流和民工流纷纷逃离动车,更为严重的是,高铁“英年早世”的故事也不断上演。去年4月13日,湖北省首趟卧铺动车组汉口—青岛的D352/3次将暂停运行,16日起青岛开往汉口D354/1次卧铺动车也停运。该趟车开行时间仅5个月。同一天,京福动车也已停止售票。一天之内,有两条高铁线路停运的消息,进入公众的眼帘,这无疑给新兴高铁时代的生存状况敲响了警钟。
显然,由于票价的高昂,不仅脱离了国情,而且公众开始对高票价进行用脚投票。所以,我觉得,铁道部在今后制定高铁票价时,首先,做好高铁票价的成本监审。不妨建立“政府职能部门+专家学者+中介机构”的成本监审模式,包括对动车零部件采购的成本审查,其成员还应包括消费者代表、相关企业以及代表消费利益的机构等,惟有让利益相关方做到充分博弈,让不合理成本剔除出去,才能保证票价成本监审评估的客观公正。
然后,举行高铁票价听证。严格按照《价格法》第23条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举行价格听证。具体讲,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尤其要切实征求公众意见,来充分论证高铁票价的可行性,以切实保证高铁票价的合理与公平。惟有双管齐下,才能避免动车的奢侈采购,也有利于高铁票价趋于合理与公平。
动车的奢侈采购不应由公众埋单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