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虽然过去了一个多月,但是在其中提出的许多目标是值得让人去解读,去正确理解的,这也是关系着中国未来五年如何发展的大事。今天就说说“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个目标问题。
“收入翻番”这一概念,即可说十分明确,也可以说是模糊的。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城乡人均居民收入翻番这一目标,是否意味着工资收入的翻番?又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式来进行或实现呢?
就“收入翻番”本身而言,当从两个层面解读:其一,收入翻番中的“收入”,不能指名义上的工资收入,而应当是实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即扣除缴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险费等税费后的收入;其二,收入翻番中的“翻番”,应是剔除了物价上涨因素的实际增长,即在现有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加一倍,否则就会被通货膨胀抵消掉收入翻番的实际意义,人民的生活水平始终是不能提高的。
简言之,收入翻番是个“质量”概念,而非“数量”上的目标,也就是说,衡量收入翻番的基准应是收入的价值、实际购买力。这落实到个人收入如此,宏观经济也是如此。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确是有目共睹的,但发展中“重数量、轻质量”的误区却越陷越深,一个一个的瓶颈越来越难以破除,这实质上就是忽略了整个经济发展的价值水平导致的。
“GDP年均近10%的增长,而股市却是牛短熊长,长期低水平徘徊”的事实,就很清楚地反映了上述这一点。改革、转型、升级是企业家、各级领导对此现象提到的最多的词,然经济转型、模式转化,说到底还是要落在价值这个变量上。2010年,在中国的GDP超过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很多人对此表现出了十分冷静的态度,说明大家还是有比较清醒认识的,再观今年的经济形势,也的确不令人满意。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外媒鼓吹四年后中国GDP将超美国而反遭冷落的原因了。
明确了这种理念,就知道在制定国家经济发展计划或者蓝图时,不该再纠结于所谓的数量增长,而应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价值建设上来。而价值建设指向的无非是效率与能力两点,前者指预期收益的增加,后者指整体抵御类似于金融危机一类的风险的能力。不管制定什么样的政策,其出发点和传导机制的起点都是这两点。通常,我们总是感慨政策效果的鉴定往往过于滞后,其实本可以不这样,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具有一定效率的资本市场,一旦具备了这个条件,政策出台后看看股市的反应如何,便大致可知政策取向是否正确了。
于此,就不能不说到收入翻番的另一个话题,即翻番的路径。人们总是习惯于简单明了的四则运算,好像只要居民收入乘以二便是翻番,实则不然,在当前情况下,收入翻番的内涵不仅仅指工资收入的增量,还包括资产投资的资本利得。为何这样说?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其一,在制度不健全的条件下,资本市场居民财富容易缩水。在A股市场投资,风险对散户(即个体投资者)几乎是单向的,即便有点补偿也通常是不相称的。这种现象不是投资者不成熟,而是市场建设、制度体系的不完善的缘故,也即是市场在亏欠民众,如若能实现偿还,其实也是对增加居民收入的一种态度。
其次,市场交易制度不完善,资本市场无法完整履行职能,政策调整会显得迟缓。很难想象,一个长期在低质量水平徘徊的宏观经济,能给居民收入增长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推动。可以这么说,如能深化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既能发展宏观经济,也能给收入翻番提供基础。
由此而言,要实现收入翻番就更具有难度了。毕竟我国的总人口到2020年间仍会处于增长状态,基数越大,在同样翻番的GDP总量中就要拿出越多的份额用于居民收入的增长。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腰包的事情,目标是美好的,如何具体去实现?恐怕还需多条“腿”走路。
首先,国民收入倍增的首要前提是经济的增长。“分好蛋糕”的前提是“蛋糕”要足够大。这就要求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发现过去中的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并努力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自足研发创新能力,不能总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为别人“做嫁衣”,今年全球知名企业从中国撤走代工厂就是极为惨重的打击,应当吸取教训。同时增长极不能单一化,不再单纯依靠政府投资来拉动,而是要并驾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在促进内需是极为重要的,而其最大推力则来自城镇化进程。
其次,要加大收入分配改革。据最近的一份报告数据,在GDP增长的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所占份额下降,新增的财富大部分流向了企业利润和政府税收。要改变这种分配格局,政府需要进行机构改革缩减行政开支,同时打破垄断领域,不能任由国企排挤民企;也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增加就业让利与民,这也是加快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此外,关于税收,不能只关注显性税收,更应看到隐形税收,例如对于没有享用到公共设施效用的纳税人来说,他们的税就会变成一种莫须有的负担,是与收入翻番的方针是相悖的。
再者,要建立工资和物价的联动机制。工资增长要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必须与当地物价水平建立有效联动,当物价涨幅超过工资增幅的时候就应该提高工资,并由国家对低工资人群进行补贴,使得工资上涨的程度至少和物价涨幅保持一样。只有这样,工资水平才会是协调的,也才不会造成工资上涨而实际收入却不断缩水的情况。
说了这么些,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到底什么人的收入应该翻番”。有人说人人都该翻番,我觉得不恰当。我们知道,中国现在存在着极为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如果人人收入都翻番,这个问题就不会得到解决,社会也会始终存在隐患。又有人说是人均翻番,那就更不恰当了,因为这样一来富人翻得就更多,而穷人翻得依然很少,甚至不翻,岂不是更加大两极分化吗?由此,收入翻番必须辅以税收等手段,在实现收入翻番目标的同时,解决两极分化的现实问题,这也是收入翻番的重要内容。
总而言之,进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关系着民生的大事情,不能被曲解了,否则这可能成为财富被少数人分享的遮布。以往,为了积累发展动能,在经济建设中数量的考虑超过了质量;现在,质量与数量应当并重考虑;在不远的未来,质量或将取代数量,这是中国发展的三部曲,也是实现收入翻番目标的一个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