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李静7日说,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中小学开展 “限塑令”宣传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使少用塑料购买袋等一次性制品的节约环保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家庭。
今年6月,发展改革委与中古友谊小学联合举行以“小手拉大手、限塑齐步走”为主题的“限塑令”宣传活动,由小学生向家长和同学发出倡议,倡导生活中不用超薄塑料袋,少用或重复使用塑料购物袋,尽量使用环保购物袋。
“限塑令”是指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发布的 《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全国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同时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目前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普遍减少2/3以上,塑料购物袋年使用量减少240亿个以上,累计减少塑料消耗80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480万吨(约占大庆油田年产量的1/8)。
“中国每年消耗的塑料购物袋约40万-60万吨,降解塑料袋用量不到5%,生物分解塑料袋主要是以出口为主。”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副主任翁云宣说。
推广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可降解塑料袋价格比普通塑料袋高出50%。
“根据生产调查和测算结果,应用生物分解塑料的生产成本是传统塑料的2-5倍。由于价格过于昂贵,在现有经济条件下,若缺失政府补贴和政策支持,生物分解塑料要替代常规产品难以实现。”翁云宣说。
虽然“限塑令”出台至今已逾4年时间,但现实是,“我国每年消耗的塑料购物袋约40万-60万吨,降解塑料袋用量不到5%。”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副主任翁云宣如是说。
阻碍可降解塑料袋在中国推广的主因,在于其成本比普通塑料袋高。目前市面上的普通塑料袋一般是1角钱3个,而生物降解塑料袋一个则需要5角钱左右。对于一般家庭而言,如果独立承担,长此以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市场难以开启,中国化工企业也畏首畏尾。
10月12日,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002408,齐翔腾达)宣布,与机构及中小股东沟通后,决定取消针对“年产15万吨环保新材料(PBS,一种可降解塑料)工程”的20亿元定向增发计划。
齐翔腾达内部人士透露,取消增发主要是股市的原因,股东期望值不是很高。同时,一些股东对可降解塑料的市场前景不是特别看好,存在质疑。
“国内生产的生物分解塑料袋主要是以出口为主。”据翁云宣介绍,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降解塑料的品种包括光降解塑料、氧化降解塑料和生物分解塑料,总用量在60万吨以上,其中生物分解塑料约占50%左右。
如何破解可降解塑料当下的困局?罗百辉指出,中国的废塑料回收和再生利用产业正在经历着一场重大的洗牌过程,将重新构建新的产业秩序,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节能环保以及依靠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的行业新特征将改变分散、无序、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的旧格局,技术创新将成为废塑料回收和再生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他建议,中国可借鉴国外经验,制定强制推广政策,通过补贴和税收政策,鼓励生物分解塑料的生产应用;建立专项资金,提高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原料成本;分期分批推广降解塑料,按照行业生产能力和制品生产技术,逐步推进生物分解塑料购物袋的推广进度。
中国废塑料协会会长杜欢政表示,作为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废塑料循环利用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行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建立起专业化、规模化的全新回收和加工体系,消除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以技术创新来推动行业发展,形成低碳环保、资源可循环、发展可持续的新的生产方式。
据悉,目前我国废塑料回收再生行业存在分散无序、污染和资源浪费的严重问题,在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北、湖南、福建等省分散着30多个废塑料回收和加工处理聚集地。而企业大多是规模小、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经营不规范的作坊式企业。
为此,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管爱国提出,要将废塑料回收处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除了要加快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扶持政策外,建立废塑料回收和处理产业园区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实施园区化管理,可以有效整合废塑料资源,减少废水排放,降低处理成本和环保治理成本,提高资源回收利用集约化和产业化程度。目前,四川等省已经有部分地区对废塑料回收聚集地实施了现代化的园区管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依靠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将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据统计,我国2011年废塑料回收再生量将近1500万吨,进口废塑料将近900万吨,废塑料的表观消费量达到2400万吨,占我国塑料表观消费量的30%左右,回收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达1200亿~1800亿元。每加工利用1吨废塑料,可生产再生塑料800千克,降低生产成本70%~8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吨多。
总部位于德国柏林的欧洲生物塑料协会在其发布的年度报告中称,从现在起到2016年,目前120万吨的全球生物塑料市场产量数字可能将翻五倍。
在这一数字中生物基PET所占比例可能最大,预计未来四年这部分产能将猛增10倍。
但决策者们急需兑现其许下的为塑料业提供“具体措施”的承诺,以免生产转移至新兴市场。
该协会在报告中说,推动这一产能增长的将是生物基的非生物可降解生物塑料类,“特别是所谓的‘直接替代’解决方案”,如生物基的聚乙烯和PET。
“其中占据先导的将是部分生物基PET,现已占到全球生物塑料产能的大约40%。部分生物基PET将继续保持这一领先地位,到2016年的产能数将超过460万吨。”
欧洲生物塑料协会说,这将占到生物塑料总产能的80%。该协会说,排在PET之后的是生物基聚乙烯,产能数为25万吨,占总产能的比例超过4%。
该协会的总经理Hassovon Pogrell说:“巨大的产能增长推动了对塑料市场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持续不断的需求。
“生物塑料最终在从包装市场到电子行业和汽车业的众多应用领域占据了主流地位。”
该协会提醒行业要警惕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产能的地域分布正在从欧洲向南美和亚洲转移。
该协会的主席Andy Sweetman说道:“欧洲生物塑料协会希望欧洲决策者能够将口头的承诺转化为实际的措施。
“从整个欧盟层面到各成员国,各种支持性的声明不绝于耳。但却没有看到实质性的有力措施。”
“如果欧洲希望从塑料行业价值链各个层面的全面增长中受益,现在是时候做出相应的决策了。”
根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的最新预测,到2016年,全球生物塑料产能将增加至580万吨,而2011年的产能只有约120万吨。
这一预测显示,生物基非降解塑料的增长将最为强劲。该领域处于领先的是部分生物基PET,已占到全球生物塑料产能的40%左右。根据这项预测,部分生物基PET将继续一路领先,到2016年可望超过460万吨。
欧洲生物塑料协会负责人表示,生物降解塑料正呈现快速的增长,到2016年其产能将增加近70%。引领这种增长的将是聚乳酸(PLA)和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分别占29.8万吨,增长50%和14.2万吨,增长550%。
限塑令购物袋年用量减少240亿个 生物塑料市场蓄势待发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