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和人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新的状况,新状况或是渐显,可谓之变,初变时新旧两种状况并存,变尽时,旧况不复存在,唯有新况傲然矗立,化生也,这也就是变化的规律。初变也可用量变来表示,化生也可用量变到质变的完成来显示。
佛教对变化也有解说:变化为转换旧形,无而忽有。
世界上经常会产生改的情况,变化是改的条件,变化决定发展,是结果的原因,是一种思维的终极目的,是世界的一回结局,是一段时间的开端,一处空间的结尾,是矛盾的主体,是运动的表里,是光明里的黑暗,黑暗里的生机,是有和无的前提。变化是无穷的,变化永无止境,变化无处不在,变化无时不在。
个体永远生活在变化中,个体整个生命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变化是过程的生命,过程依靠着变化才具有生气。个体发生于变化,在变化中成长,又在变化中灭亡。个体的生命活动就是个体不断适应变化的显示。个体要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活力,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善于适应变化,善于化生。
个体首先要适应本身身体的变化,一个人的身体经常在发生着变化,大的人身格局的变化:生老病死。人有意识地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始于少年,开始感悟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又开始关注老,从少年的某一时段开始,在对生有些许感悟后,立即接踵而来的是对身体不适的感受,经受疾病的煎熬,或因病或因老,个体会对死亡给予十分的关注。个体在本身身体格局的变化中,可主为做出适应的仅有老和病这两项内容,生和死这两项内容,个体是无能做出主为的。科学防病治病,科学养生修身,科学养老怡神,都是个体主为适应病和和老的作为。
个体经常要适应时空的变化,其中有社会变化和自然变化两大领域。社会在运转,在进步,在发展,个体生活在社会中,就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社会的语言在变化,社会的习惯在变化,社会的思维在变化,社会的结构在变化,个体要不断适应社会变化的语言、习惯、思维和结构,才能保证个体在社会中游刃有余。如若不能适应这些变化,个体将寸步难行,处处碰壁。自然界在千变万化,日夜的变化,季节的变化,气候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生态的变化,宇宙的变化,时间的变化,空间的变化,各种物质的变化等等,个体在时空中存在着,所有时空中的变化都能够对个体发生作用,个体必须适应这些变化,在生理上加以适应,在精神上加以适应,让自身能够在这些自然变化中处之泰然,舒适应对。如若个体不能适应这些时空变化,个体将很难生存,在自然中灭亡的命运将毫无情面地光临。
随本身身体的变化而变,随时空的变化而变,不仅应变,而且还要能够领变。个体具有前瞻性的先变,就是领变。变在变之前,变在变之先,变在变之头。
适应变化
评论
编辑推荐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