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项目大 国资一家亲


    中央企业和地方省市合作渐成风潮,这股被誉为“央地”合作的潮流,包含着并购整合及产业升级,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对地方产业聚集和发展的带动作用更是不断显现。实践表明,牵手大央企,引进大项目是拉长产业链、发展大产业的有效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的重要手段;是拓宽投资领域、缓解资金紧缺的一个好办法;是优化配置资源、实现互利双赢的一种好形式。国资一家亲,地方国资委在引进大央企、大项目中有着天然、独特而重大的作用。

一、央企与地方合作的重大优势和独有特点

大长子。作为共和国的大长子,相比其他类型企业来说,央企至少有三大强势:一是资本强势。目前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117家央企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通信、运输、矿业、冶金、机械八大关键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企业群体,资本规模大、影响力大、流动性好、盈利能力高。中国企业500强,央企占绝对优势,100强基本都是央企。二是资源强势。央企承担着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约占全国的55%中国五矿集团、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中国冶金科工集团等一批央企,更是运用风险勘探、矿权购置、工程换资源、设备换资源、长期合同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国外资源开发,建立境外资源供应基地,获取国内所需紧缺资源,保障了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资源供应安全。三是市场强势。央企承担着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约占全国的55% ,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占全国的 82% ,水运货物周转量占全国的89% ,汽车产量占全国的 48% ,生产的高附加值钢材约占全国的 60% ,生产的水电设备占全国的70% 、火电设备占 75% 央企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具有较强的管理、资金、人才实力以及国际化运作经验,在“走出去”拓展市场中具有相对竞争强势。

大局观。树立大局观,是由央企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央企是体现国家意志的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骨干和支柱,在支撑、引导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同时也是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可靠力量和抵御社会政治风险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尤其是在当前“三个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两极分化趋势凸显的严峻形势下,央企更应该履行社会责任,发挥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大布局。在产业布局方面,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政策一经颁布,以央企为代表的“国家队”依据其先天禀赋,迅速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布局。统计显示,目前117家中央企业中,已有70多家涉足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并且在节能建材、核能建设等细分领域获得了一定突破,产业范围基本涵盖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除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也将在滚动规划中受到重视。

在全国地方布局方面,2008年以来,央企投资地方多以地方与央企举行大型项目推介、洽谈、对接活动,签订对接战略合作协议的形式进行,而央企触角所及,也逐渐从省级扩展至同地、市级政府对接。央企在地方所投资产业,不仅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的能源、电力等领域,同时也包括现代服务业、食品、物流等竞争性领域。不完全统计显示,2008-20114年间,央企在地方投资增长了42倍。

大手笔。与其他类型企业引资项目额度不同,央企的每一个项目基本都是巨资,显示出大手笔。2008年以来,无论是央企投资总规模,还是披露数据省份的数量,都呈增长态势。据计算,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央企在地方投资披露总额分别为:2.81万亿元、5.12万亿元和11.38万亿元。其中2011年,中央企业与各省市投资额度基本均在千亿以上,其中在广东、甘肃河北省均超万亿。

在湖北,去年9月,湖北·中央企业深化合作会议暨项目签约成果投资协议总额达6953.4亿元。2012年取得新的进展,仅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与湖北省政府签署战略框架协议,总投资将达到300亿元。

在武汉,去年九月,湖北/中央企业深化合作会议暨项目签约仪式上,武汉引来项目投资总额440余亿元。 今年14月份,武汉市与中建、中粮集团等大型央企,达成意向或签约项目总投资516亿元,创近年来同期央企在汉投资额的新高。

在省内其他市州, 8家央企与襄阳市政府、县(市、区)和部分单位去年签签约696亿元;宜昌市签约300亿元;荆门市与央企对接合作在建项目计划投资总额130.7亿元;储备项目计划总投资950亿元。

大拉动。在去年、今年湖北与央企深化合作会议上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议和重点项目投资协议中,主要投向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业内人士称,众多央企参与湖北新型产业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改造传统产业,有利于培育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环境友好型建设。

在武汉,去年与央企签约的10个项目中,有5个集中在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表明央企这一轮布局,仍旧在武汉工业板块,为江城制造格局注入了全新的元素,为“武汉制造”谋求在全国的新地位奠定了基础。如北车集团,有意在汉投资建轨道交通设备,配备一体化解决方案,一年总产值有望达到100亿元。中航国际、中航机电华中地区总部落户武汉,产业总收入近100亿元。中国兵器装备集团,选中黄陂年产500兆瓦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年产值60亿元,将成为全国最大、兵装集团唯一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强势重组武重,到2015年确保武重集团年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以上,并力争突破100亿元。今年9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战略重组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航天科技集团高端装备制造中心。至此,包括武重、武船在内,上世纪50年代布局的一批江城“武字头”,在近两年纷纷完成与央企的嫁接。眼下,这些企业规模倍增,产品结构优化,继续担当武汉工业倍增的主力。

在荆门,与央企对接合作在建项目10,涉及航空、能源、机械制造、基础设施、粮食和物流等领域。在宜昌,宜昌船舶工业园项目建设湖北省特种船舶和重型装备制造基地;长江三峡将投资进行三峡枢纽区配套建设和葛洲坝电站扩机增容;中化精细磷化工生态园项目建设年产100万吨磷、镁、氟等精细化工系列产品的精细磷化工生态园;华润热电项目将投资建设热电项目、火(热)电机组项目。

大责任。央企项目落地地方,秉承央企大局观,担当着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责任。一是在面临经济和金融危机的时候,一些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往往选择裁员减薪,甚至破产跑路,央企就不会,能够扎根地方,克服一切困难奋力前行,担当稳定社会的政治责任;二是在平稳时期,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实力,跨越发展、持续发展,担当拉动经济发展的经济责任;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不断创新、繁荣和发展企业文化,辐射和带动周边企业、乡村、社区文化建设,担当促进地方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文化责任;四是吸纳和扩大就业,降低地方失业率,提高职工收入和福利,担当拉动地方居民收入增长的社会责任。

大家庭。全国国资系统是一家,各级国资委在地方牵手央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务院国资委去年首次将中央企业负责人和地方国资委主任研讨会合并召开,共同研究促进沟通和交流,推动央地合作。支持鼓励引导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地方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与民营、外资企业之间,相互持股、联合重组。今年,国务院国资委进一步推进央企与地方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发展合力,构建国有经济共赢格局。各个地方也看准了国资委系统的天然联系,把牵手央企的重担放在本级国资委、把央企办设在国资委。最早开展与央企对接工作的是湖南省国资委,2003年组建后不久即着手这一工作。安徽省后来居上,在推进与央企合作工作中,成立了以副省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在省国资委设立了“推进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工作处”作为常设办事机构,并明确各个城市市长是这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地市级国资委均设立了相应机构。实践表明,地方国资委充分发挥了天下国资是一家的有利条件,历经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终于牵上线搭上桥,义不容辞而又不辱使命地完成了本级党委和政府交给的认识央企牵手央企引进央企的重大任务,成绩巨大,功不可没。

二、着力在牵手大央企大项目中发挥国资委独到而重大作用

强化领导要高规格。要想在牵手央企引来大项目,就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力量。一是高规格搭建央企合作领导小组,建议由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市委常委、副市长、开发区管委会一把手担任副组长,各县市区行政一把手、各部门一把手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国资委,由分管市长任办公室主任,国资委一把手任常务副主任,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主任;成立若干专班,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建立例会制度,制定议事规则和督办制度;各县市区、有关部门也要组建领导小组和日常协调办事机构。二是充实央企办力量,作为央企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和组织协调机构,必须强化央企办(国资委)力量和权威,可抽调或配备必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至少在法律、财会等方面要配备好,打破行政编制,特事特办。

合作规划要大视野。要根据本市经济战略布局和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责成央企办(国资委)协同发改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编修央企合作规划:一是要在产业集群上做文章,首先要在拉长产业链上想办法,关键在产业龙头上下功夫,牵手央企,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龙头,并以产业龙头为中心,发展卫星式中小企业、技术和研发服务企业;二是要立足自身产业优势,与央企对接,谋划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三是要前瞻国家战略部署和产业发展方向,适当谋划发展新兴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等,但切不可一拥而上,来一个大而全、小而全,而应该选准一、两个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引进央企和项目,打造产业龙头,发展配套中小企业,包括上下游企业,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并不断做大做强做优。

扶持政策要大气魄。一是要用好用足用尽国家赋予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为牵手央企营造宽松环境;二是创新具有黄石特色的央企合作政策体系,责成央企办(国资委)研究出台一系列央地合作政策,每一个政策的出台、实施和完善,尽可能征求央企项目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让央企项目企业参与其中会使政策更具操作性和合理性;三是要强化社会建设,一个稳定、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是吸引投资者前来投资兴业的软环境,央企也不例外。总之,所有政策,都要让央企看到政策的比较优势、看到长远发展的希望、看到真金白银的扶持、看到领导者的魄力。

园区设计要大手笔。一是规划一个大区域,专门作为引进大央企、大项目的园区,对各县市区引进的大央企和大项目,原则上都在央企大园区里落户,税收等收益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形式和机制加以调节。大园区,建议由开发区和国资委(央企办)统筹规划、申报和管理。二是作为产业龙头引进和发展的每一个大项目,要规划好配套企业和机构布局,留足必要的发展空间。三是鼓励地方企业,不论所有制成分,只要与央企对接,或重组或新建,只要符合有关政策和条件,都可以在央企大园区落户,享受央企大园区政策。

跟踪服务要大环境。一是由央企办统筹、组织和协调央企合作服务事宜,从前期的接洽、考察、签约到后期的落地、建设、投产,无缝对接服务,都要优质高效,必要时请市主要领导组织协调重大服务项目。二是各项目专班,具体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央企项目跟踪和服务,不仅要提高服务质量,更要提高服务效率。三是建立服务台账,由第三方,即行风办、监察局和纪委督查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奖惩分明,毫不懈怠。

国资之家要大气候。一是把国资委建成大国资之家,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要把国资委建成联系各级国资委之家,彼此之间多联系、多沟通、多拜访,特别是要寻找一切机会多向省国资委、国务院国资委多走动、多汇报、多请示,争取省国资委、国务院国资委的理解和支持;同时通过省国资委、国务院国资委,不仅可以及时或提前了解央企、省属企业的发展布局和产业投资,而且可以便捷地与更多的央企、省属企业搭上桥、牵上线;另一方面建成国有企业之家,不仅包括国资系统企业,也包括目前不在国资委的本级企业,还要包括中央和省属在黄、在各县市区企业。二是把国资委建成黄石和各县市区与央企合作之家,通过国资委在他们之间建起合作桥梁、提供合作平台。三是由国资委牵头,建立起全市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之家,通过联谊、考察、调研等方式,加深认识,增进了解,既互通有无,拾遗补缺;又寻求合作领域,抓住合作机会;更开拓视野,共同提高。四是把本级出资企业,包括已经设立的几个投融资公司和今后改制形成的文化企业及新建企业,都要纳入到国资委的统一监管笼子;当然,原有的行业领导和指导可保持不变,甚至个别的可采取委托的方式进行监管。惟其如此,不仅增强本级国有资本的整体规模和竞争实力,更重要的是,彰显市委市政府对国资委的高度信任和重视,增强央企投资、加强央地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当做央地合作的基地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