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祥
近来,央视“你幸福吗”的调查在中秋、国庆双节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与观众见面,受访者千奇百怪的回答,持续成为网络传播的热点。
面对这一调查,一些人本能地质疑媒体的初衷,认为相关记者编辑缺少了某一根弦儿。但在我看来,如此重大的话题,从事这一调查的媒体记者,包括后续的编辑等环节,怎么可能会缺乏思考?从调查话题的选择,到得到受访者离奇的回应,再到把如此离奇的调查播放出来,难道不需要揣度和考量?这一调查播放出来可能要遭遇的质疑与非议,或许早在人家的预料之中。而敢于面对质疑,敢于把受访者群体这些离奇的回答播放出来与公众见面,接受公众的议论,引发更多的思考,不能不说这中间存在着良苦用心,存在着媒体人的一种理想和担当。
再看受访者的回应吧。由于共有多少人接受了调查,这种离奇的回应到底有多少,我们无从得知,但从那些所谓的“神回应”当中,不难读出受访者面对“幸福”字眼“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本意,其背后,或许存在着对自己幸福感的种种不太如人意的尴尬,以及不愿将其明言出来的狡黠。
希望更有尊严地工作,更加幸福地生活,这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追求。但现实并非坦途,理想并不总能顺利地照进现实。这是我们所有人都无法左右的过程,也是我们很多时候必须始终努力向前的动力所在。
其实小到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正是奋进的动力源泉。试看西方一些国家,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国民的生活更为富足,国家发展进入到高福利阶段。人们在享受到生活美好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发展进入到趋缓期,尽管这中间的原因可能更为复杂,但社会发展的动力减弱或许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为此,透过“幸福调查”离奇的回答,我们理应看到,我们很多人的确还奔波在走向幸福的大路上。幸福永无止境,我们需要更加努力的工作。相关部门也理应为社会的公平、公正尽职尽责。毕竟,人民的幸福感提升,正是社会发展、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
追求个人幸福、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是我们的目标。为达成这样的目标,让我们从正视“幸福调查”里看似古怪的回答开始,唯有此,我们才能少些调笑,多些清醒,更多一些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