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规模日益扩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从伦敦到巴黎,从东京到曼谷,这些大城市都面临着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仅以北京市为例,其机动车总量2007年8月已经达到308万辆。2006年,还有5200万辆次外地车进入北京行驶。道路上机动车数量的增加,造成了大量交通拥堵,更加重了空气污染。减轻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成为城市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要缓解交通拥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而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以其大容量、准时快捷、安全高效的优势,对改善大城市的群众出行问题,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发挥了其他交通工具难以替代的作用。
北京市轨道交通从10月7日起全路网实行单一票制,票价为每人每次2元。实施新的票价政策后,北京成为全国地铁票价最低的城市。
这是继年初北京路面公交实行全线低票价方案后,又一次力度颇大、惠及甚广的改善民生之举,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衷心拥护:
其一,有助于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今年5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300万辆,而北京市区人均道路占有面积仅为3.39平方米,北京市民私车出行比例高达29.8%,非常接近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的30.2%,这使得2006年北京公交上下班高峰期平均时速仅为10公里,甚至低于自行车的时速。这种车多路少、车辆运送效率较低的现象不仅不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也有碍于公交优先以及社会公平的体现。而城市轨道交通,在便捷迅速、道路空间占用、道路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多个方面,具有其他交通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此次北京降低地铁票价,将会使更多的人选择轨道交通,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交通优势,降低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
其二,有助于社会整体效益的提升。据有关单位测算,北京市因为堵车造成的社会成本每天达到4000万元,每年相当于146亿元。同时,拥堵使车辆运行速度下降,造成运输资源浪费和运输效率降低,并且给城市经济和社会效益带来巨大的损失。此次地铁票价降低之后,北京市政府预计每年需拿出10亿元左右的财政资金用于地铁线路的补贴。对于公共财政而言,这样的补贴力度虽然很大,但是却有助于社会整体效益的提升,将会产生诸多社会“溢价效益”。譬如,有利于降低居民的出行成本,降低低收入居民的生活压力,促进城市和谐发展,降低能源消耗,缓解交通拥堵。
(二)城市轨道交通有利于节能减排
据测算,以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比较,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8.4%,地铁只有小汽车的5%。 城市轨道交通指采用轨道结构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依据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的要求,设置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专用轨道线路,以列车或单车形式运送相当规模客流量的公共交通方式,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系统、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和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建设部副部长黄卫认为,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的发展有许多其他交通方式不具备的特点:首先,城市轨道交通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据测算,在动态情况下,平均每位旅客占用的道路面积,城市轨道交通为0.2平方米,而公共电汽车、小型轿车、摩托车、自行车分别是它的4.6倍、115倍、100倍和50倍。因而,当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明显减少地面交通方式对用地的需求。
另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使线路及车站周边住宅、办公、商业用地的内部凝聚力大大增加,城市内各个功能区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更便利、更紧密。其次,城市轨道交通有利于节能减排。据测算,以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比较,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8.4%,地铁只有小汽车的5%,可见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节约能源的交通方式。此外,城市轨道交通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程度也远低于其他交通方式。
目前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正进入关键性的阶段,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将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最后,城市轨道交通有利于引导城市布局合理调整,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三)发展轨道交通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如何缓解交通拥堵,降低城市运行成本,解决市民出行难题,已经成为城市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大容量、准时快捷、安全高效的优势,引起了各地的普遍重视。目前,全国已有10个城市拥有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另有5个城市获得批准正在开工建设,而更多的城市正在规划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但是,轨道交通建设有自己的规律,它涉及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利用、政府和管理财力等多个方面,如果不能量力而行,盲目建设,将会危及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
眼下,有的城市已经尝到苦果。由于轨道交通投资巨大,一条线路少则几十亿,多则上百亿元,而轨道交通只有形成网络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后续投资“欲罢不能”,且建成运营后,每年还要大量的运营费用,往往给城市带来沉重负担。目前,有的城市地铁的初期运量不及预测的一半、甚至更少,票款收入还不足以偿还贷款利息;有的城市表面上运营公里数不低,实际上效率很低,平均每天每公里的运量只是发达国家的一半甚至更低。还有的城市,修建地铁线路不是出于百姓的出行需求,而是盲目地与其他城市攀比里程数,维护就是大笔费用。
2003年,上海地铁4号线建设中出现险情,导致地面沉陷,楼房倒塌。黄卫以此为例,说明地铁建设的速度太快已经带来安全隐患。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在全世界都是史无前例的,但由于建设周期短,很多线路边设计、边勘测、边施工、抢工期,安全问题突出。另外,由于很多城市同时上马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和运营技术力量不足,高端人才和富有经验的骨干人才缺乏,导致轨道交通安全建设和运营风险加大。
因此,发展轨道交通,既要考虑改善交通,又要考虑城市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承受能力,还要从城市的土地利用、资源供给和环境支撑的可能出发,统筹考虑要不要上马轨道交通项目。
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