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台湾大选,虽然在海峡对岸热烈展开,没有身临其中的人怎么也无法切实体会到这次大选的意味吧。当看到人们为自己青睐的候选人呐喊、鼓舞、兴奋、喜悦的时候,我觉得大选带给他们的不单纯是投票,也包括个体生活秀和群体生活展现,也就是因为这个大选的舞台,不仅仅是候选人的也是普通大众的。
选举不是一次投票,它涵盖国家理念、人民生活、社会人情、道德伦理等的实践,也包括对国家认同、社会价值、社会目标、共同未来的选择。大选,陶铸大众的社会责任感也是深化公民意识的绝佳机会。因为大选,人们可以将跟自己生活相关的各种事项拿出来衡量;因为大选,人们可以增进政治理念和社会生活常识的沟通。
大选,是政党的游戏;大选,是砸钱的游戏,诚然这是事实,可是这也理所当然。大选可以是文明的提升,也可以是道德的沉沦,有了大选,人生的生活便因此与之相关,受之制约,成功的大选助长向上的力量,失败的大选引发道德的思考。大选,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力,它为社会方方面面确立了标杆,但是它没有钳制大众的思想而是对国家社会机制的检修。
也许人们常常为候选人确立的命题限制了思考的框架,也许人们常常因为候选人设定的前提而加强了一些方面的关注,片面的认知从来存在,只是充分论证的理念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但是这也不能否定它。大选就是要自己承担责任,不仅仅是对候选人的,也是对自己的,人们有必要在选举当中锻炼判断的能力和承担选择的责任。
或许要怀疑因为选民的知识、才能、智力、眼界的不同而在选举活动中却具有同等的作用是否合理,但是接近理想状态真正反映对政治理念检验的选举方案是不存在的,也只能从大选乃是保障人人平等权利而来考虑,这样的设计显然具有合理性,也在创造平等发展机会、平衡社会资源、促进社会良性发展方面确立了最大的可能性。美国有选举人的设计,确定了“赢家通吃”的原则,在幅员辽阔的美国有其必要;由社会团体、组织等由于有了集体共识而投票更趋理性的设想却忽略了社会团体的小圈子利益趋向,同时选举并非大选的全部,候选人产生的办法、候选人的领导才能和政治素养也是不能全部用理性来预判出来的。
台湾大选正在落幕,人们正在检验他们当初认定的目标或者检验他人预设的前提吧,只是远离选举的人们,是不是想到只有亲自参与才有体验呢。大选,不仅仅是一时的,它还影响到人们对法律的尊重、人格的塑造、责任的养成,而这更具长远的意义。但是,诉诸司法的困难,缺乏责任的作为不是靠大选可以改变的,需要的是理念的贯彻和社会方式的改变。
大选已然成为人类社会共同认同的准则,这种活动必会在社会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的印记。